摆脱“利好”政策的“依赖症”

2012-6-3 18: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李卫卫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 “追加60亿元补贴节能汽车”的决定尚言犹在耳,有关国家将出台新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消息又开始传得沸沸扬扬。虽然这一信息并未被证实,但仍推动近日的汽车板块一路大涨,且成功撩拨起了业界对于政策再度 “救市”的急切期待。
    而同样的情景,在国内车市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如果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每当国内车市稍显低迷之时,业界关于政策 “救市”的传言往往就会马上而至。而市场对于这种近乎捕风捉影的传言,也无一例外地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
    如此的 “怪相”,之所以在国内车市屡屡 “上演”,全在于政策在车市中扮演的角色使然。在我国,政策近乎是一支“魔棒”:挥起时,车市能止跌回稳,迅速走出低谷;挥落后,市场则难免一路向下,陷入低迷之中。这一点,在2008年和2011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2008年,当国家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组合拳”后,国内车市迅速回暖,并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井喷。两年多以后,随着政策的退出,车市的 “盛宴”也走到了尽头。于是在2011年,国内汽车市场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终于宣告结束。进入今年以来,这种低迷之势仍然没有改观的迹象。
    政策效应之于车市的这种巨大影响,使国内的汽车市场患上了严重的 “政策依赖症”——市场一旦出现波动,车企和经销商都希望政策能出手 “搭救”。在这种惯性思维下,出现市场对于 “利好”传闻的 “追捧”,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此番,且不说传言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便成了真,此次车市能在政策“东风”下成功 “脱困”,可是将来再度低迷时又将如何应对?政策之 “手”真的能 “屡试不爽”吗?这种靠政策 “鸡血”催旺的市场繁荣,究竟又能持续多久?如此的发展模式是否真的利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这一系列问题迟早都要面对。与其等到将来不得不与 “政策市”告别,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一步步地摆脱对政策的 “依赖”。在此过程中,除了需要车企改变过去“等、靠、要”的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应逐步弱化对汽车行业的调控力度,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 “手”真正发挥作用。
    而在当前市场回归理性的背景下,政府尤其不应该走到 “前台”,以期靠政策 “力挽狂澜”。因为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调整发展思路,通过技术研发、人员培养、品质提升等“内功”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更会打乱市场步骤,从而加剧市场对政策的依赖,助长 “惰性”思维。
    就如同温室里培养不出生命力顽强的花朵一样, “政策市”也催生不出大而强的汽车产业和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减少政策对于车市的诸多刺激和限制,让企业直面市场的洗礼和竞争,才能促使其真正地做大做强,最终促进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诞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