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储运规范需要“组合拳”

2012-6-3 18: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谭支雄
    日前,媒体曝光的蔬菜行业“甲醛保鲜”的潜规则凸显蔬菜在储运过程中不规范问题突出。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尚无明确的储运规范和标准,商贩单纯的逐利行为,使得类似“甲醛保鲜”的潜规则愈演愈烈。笔者从蔬菜储运市场的规范发展的角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蔬菜储运规范的关键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早在2006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番茄、蒜薹、青花菜、大白菜、辣椒和莴笋等6种蔬菜的等级规格标准,标志着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正迈向标准化。
    纵观我国蔬菜储运规范的发展历程,蔬菜储运规范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蔬菜储运规范体系形成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建立蔬菜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蔬菜及蔬菜流通企业进入流通市场是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什么样的蔬菜可以进入流通市场,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开展蔬菜流通业务,这是相关标准和规范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还要有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特别是对出现过蔬菜质量安全的企业要让其及时退出市场,并予以处罚。
    蔬菜储运规范的核心是完善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蔬菜商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2010年,商务部、财政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以肉类、蔬菜“一荤一素”为重点,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今后,试点的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品种也不应该局限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很重要的工作是要不断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及时将对人体有害物质纳入检测范围,“甲醛保鲜”就是很好的案例。
    蔬菜储运规范的重点是加强政府监管。蔬菜行业“甲醛保鲜”现象的存在,既有制度不规范的原因,也有政府监管不严的原因。政府监管不严使得蔬菜商贩进行违规储运的风险小、成本低。发达国家对蔬菜的安全监管很严厉,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要求,超市必须对所销售的蔬菜质量安全负责,一旦出现问题,政府首先会追究超市的责任。我国应该加强对蔬菜储运市场的监管,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检查小组,经常性对市场进行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开通蔬菜“110”专线,严肃制止蔬菜不规范储运行为,维护好蔬菜储运秩序。
    此外,蔬菜储运规范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蔬菜的流通时间效率,确保蔬菜在保质期内能够运达消费地点,特别是要加强落实蔬菜“绿色通道”政策的力度。在蔬菜规模化产地建设一批通风库、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提高蔬菜商品化率,扩大销售半径也有利于蔬菜储运体系的建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