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保税港:缔造通向世界的“自由港”

2012-6-17 20: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里注定是一块不平凡的区域,是福州乃至海西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20年来,福州保税区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顺利完成了从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成功蜕变。

  福州保税区(商贸配送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0.6平方公里。2006年,福州市委将福州保税区二期1.2平方公里置换到江阴,申报建设福州保税物流园区,福州保税区正式挥师江阴。2007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

  为满足福州市外向型经济不断拓展的政策功能需求,促进福州市临港工业的发展,在与台湾产业的对接中占据制高点,进一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福建省政府向国务院明确提出整合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和福清出口加工区以及福州港江阴港区,建设面积9.2平方公里的福州保税港区,2010年5月18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特事特办,马上就办”,近两年来,在这一工作作风的强力推动下,福州保税港区正一步步朝通向世界的“自由港”靠近再靠近。

  1992,福州保税区荒蛮之地蹒跚起步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号召下,福州保税区于当年11月19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诞生伊始,福州保税区带动了福州市、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但受制于体制,在2001年前,福州保税区发展得相当艰难,除保税仓储外其他功能发挥得差强人意。

  2001年,当何建平第一次走进福州保税区时,视野所及,只有两栋保税区大楼和不远处长满野草的烂泥滩。作为彼时福建物流通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何建平受命构建园区进出口通道,服务福州保税区内的企业。“当时,保税区内的企业不多,我们则是第一批入驻的物流企业。”何建平回忆道。

  对于1993年3月8日正式挂牌营运的福州保税区而言,2001年其正处于历史上最黯然的低谷期。由于深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福州保税区企业难以开展国际贸易,保税区招商引资也深陷困局。到1999年,保税区企业从1998年的600多家萎缩至200余家。

  为转变福州保税区发展的不利局面,2000年~200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赋予福州保税区独立行政管理体制,并下放一批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福州海关出台政策,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直通式的通关模式,实行“区港联动、直提直放”。这些举措解除了长期以来束缚保税区发展的枷锁。

  2001年,这一年,福州保税区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致力于海峡两岸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吸引了伯灵顿物流、马士基物流等一大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区运作,形成了出口拼箱、进口分拨和贸易配送等三大物流特色,促进了保税区经济裂变式的发展。

  到2006年,福州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72亿美元,海关征收关税7.47亿元,财政收入1.0181亿元,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30亿美元的物流配送服务,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55.5倍、75倍、4.8倍和4.2倍。

  挥师江阴 保税物流园区快速崛起

  2006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首次写入当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福州的发展迈入快车道,尤其是临港工业迅猛发展。福州保税区原有的政策功能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时,中华映管、冠捷电子、福耀玻璃等一大批全省大型三资企业对保税物流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升级,福州保税区势在必行。

  2006年,福州市委将福州保税区二期1.2平方公里置换到江阴,申报建设福州保税物流园区,福州保税区正式挥师江阴。2007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

  2008年7月2日,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厦门象屿、中外运、八方物流、宏高物流、瑞格物流、越海物流和万达物流等17家企业先后入驻,一期仓库和土地基本被预订一空。除了冠捷、华映光电、LG麦可龙、清禄鞋业等企业及10多家关联企业已将外地运作的“一日游”业务拉回园区运作外,区内冠捷供应商LG和CMO公司开展了VMI(供应商库存管理)业务,福建捷联电子开展了宏基和联想项目“一日游+特殊监管区域间转关相结合业务”,胜狮物流开展了出口拼箱海运出境业务。园区内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进出口业务蓬勃发展。

  2009年,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35.91亿美元,进出园区货物流量2.17万标箱,缴纳海关税收8.24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