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后勤理念是现代物流管理的灵魂

2012-6-12 7: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俞鹤年
    眼下业界周知,名为物流实为物资配送的PD脱胎于市场营销;名为现代物流实为后勤管理的Logistics移植于军事后勤。国内是将之作为“国外先进经验”而引进PD与Logistics,尽管在概念和应用上目前两者还处在混用阶段,诸多企业挂Logistics的牌干PD的活即为一表征。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始作俑者的美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比如,美国的PD管理协会(NCPDM)在成立22年后,即于1985年“招牌换记”,改称Logistics(CLM)。这是为什么?就渊源而言,市场营销与军事后勤似为“两股道上跑的车”,何以一朝“并轨”?
    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主编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从2001年度起发布。该报告前三期对美国1950~2000年现代化水平作了定量评价,发现美国在1960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又称经典现代化),1970年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又称新现代化),2000年成为世界上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PD协会正是在1963年从市场营销组织脱颖而出,独立门户。换言之,PD是现代化产物,之后一直处于后现代化发展之中。就此而言,国内称PD为“传统物流”并不确当,莫如改称“经典物流”更符合史实 (这在美国已成为历史)。
    美国在第二次现代化阶段(1970~2000年之间),出现过三次经济危机(1973~1975年、1979~1982年、1990~1992年)。1983年美国经济在经历4年衰退之后强劲复苏。美国政府抓住“冷战”后期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推行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扩张战略。截至1984年年底对这些国家的私人直接投资总额为539.32亿美元 (约占同期美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总额的23%)。1987年600家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2%,西欧占32%,日本占1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2%。而且,从利润收益来看,1980~1987年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在平均水平以上。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对美国PD的后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当然,这个时期的第三世界也是美国军事扩张之重地。但是,这些同“Logistics”又有什么关系呢?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一个显著标志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信息产业一跃而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而美军在70年代末即引入计算机技术,并被军事后勤奉为圭皋。于是在这个转型期率先走在信息化建设前列的照例又是美军。
    军队最重要最大量的物资非武器莫属。有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由于科技发展,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生产的一系列大型武器系统相当先进,同时也相当复杂。一个武器系统一般由上千个承包商和分承包商参加研制生产,武器系统一般配备有配套测试、故障分析和诊断等先进后勤保障设备,设计生产和后勤保障产生了大量数据,导致文档纸张数量膨胀。为了减少存储和分发技术数据所用纸张数量,降低高额费用,提高武器系统的后勤保障能力,1984年美国国防部和工业界开始联合进行调研,翌年联合组成专家特别小组专门研究对策。根据该特别小组的建议,美国国防部当年就启动了CALS计划(Comput-er-Aided Logistic Support),即“计算机辅助后勤保障”,作为部界协同战略措施,以实现将武器装备的采购和保障从纸媒传递交换信息数据向集成数字化数据交换环境过渡。可以推见,当时同军方合作的企业自然被纳入军事后勤运行系统。除了武器系统,军事后勤实际上囊括了各种各样的民用物流。如当下业界津津乐道的冷链物流 (食品物流、医药物流)、工业物流等等,而且在管理与运行的技术、效能、效率、效益等方面往往是民用物流所望尘莫及的。
    正是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背景之下,PD易名Logistics,名正言顺与军事后勤对接,担当军民结合的协调角色。与其说这是偶然的巧合,莫如信其为耦合。据新加坡国家计算机委员会(NCB)介绍,1985年以后,CALS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从军用防务走向民用各个领域;另一个主要趋势是向全球化发展。如今CALS被看作是企业集成和电子商务的有效公共基础设施,预计CALS将产生一种新形式的合作竞争——虚拟企业。虚拟企业能把一个公司与其业务合作伙伴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这个“军转民”的变化过程中,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能置身事外而不积极参与吗?而所谓“趋势”不就是今天风行的现代物流吗?至于那个“虚拟企业”说的不就是“供应链管理”吗?可见,现代物流与生俱来带有军事后勤的“胎记”,并非仅仅是PD的升级版。鉴于此,“现代物流”应与“军事后勤”对称为“民生后勤”,或叫“市场后勤”亦无不可。也许“后勤”之谓太老土,不及舶来汉词“物流”那么新潮。笔者以为,名可约定俗成,实若弃后勤本意于不顾,所谓现代物流乃山寨版而已。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军在使用于二战期的RFID的基础上,开发出“全球资产可视系统(JTAV)”。这是一个将自动识别技术(RFID)、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等熔于一炉的高度集成系统,用以对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国防后勤局、运输司令部和医疗系统的全部资产实现可视化管理,动态掌控后勤资源,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交换。借助这个系统,国防部的网络监视、管理着从40个国家400个地点发出的270000个运输军事物资的集装箱,军事指挥官能够准确知道供应品从工厂到散兵坑运输途中的确切地方。如出现特别紧急需求,军官们可改变集装箱运输的方式,使物资的供应与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为作战部队提供快速、准确的后勤保障。美军由此构建“可视后勤”,作为军事后勤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的核心理念。
    进入21世纪,美军力推《后勤转型计划》,美国防后勤局实行13项转型计划。按照第5项要求,“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向“一体化数据环境”转型,无论用户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与结构体系,它都能确保在国防后勤局范围内及其用户之间实现完善的数据共享。也就是说,核心理念由“可视后勤”转向“一体化后勤”,转型务必转变观念。
    两相观照,现代物流并非简单地借用“Logistics”这个名称,而是秉承了军事后勤的核心理念,藉以创新发展,满足民生需求,谋求市场利益。至于“一体化后勤理念”则已进入全球供应链管理层面,这恰恰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2005年伊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改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而这一年恰好是美军后勤一体化战略转型的中期。难道这又是一个巧合?
    从另一方面看,有评论认为,美军后勤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遍布全球的企业集团。有专家对美军战区私人承包商增长情况作了研究,指出美军后勤已经私有化,“只要有美军部署的地方,一定少不了承包商的帮忙。”早在1985年年末,即现代物流概念正式确立之年,美军即开始颁布实施“后勤民力增补计划”,这是一个军事后勤保障社会化民营化计划,用以确保民间承包商的参与。也就是说,现代物流起步即与军事后勤并轨而行,同步前进。这不免令人想起过去岁月曾经流行的一句诗,叫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时下论现代物流的文章可谓卷帙浩繁,然而不少宏论一不小心便成了军事后勤的翻版。无论解译如何纠结,中国十大物流专家之一王之泰一语中的:“现代物流科学的形成,可以说总是起源于军事领域。”透过字面弄清来龙去脉,笔者看到:Logistics是军民“无缝对接”的端口,军事后勤理念始终是现代物流管理的灵魂。
    (本稿件特别感谢:《海西物流》杂志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