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结构转变 隐忧伴生

2012-6-11 11: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6月5日至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北京峰会。 
  中俄贸易2001年为106.7亿美元,2008年约560亿美元,而到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甚至降到约400亿美元,直至2011年由于中俄两国都陆续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达835亿美元。中俄经贸关系在中俄整体关系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在今年俄罗斯大选期间,普京在竞选纲领中也强调“俄罗斯的‘经济之帆’需要乘上‘中国风’”。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曾定下目标,希望通过努力使中俄贸易突破突破100亿美元,但通过常规贸易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是很大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杨雷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后,中俄双方的合作转向能源领域后,双边贸易额轻松突破了200亿美元。石油领域在2004年之前是通过铁路运输,之后中俄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修建一条从俄罗斯安达尔斯克到中国东北大庆的石油管道。目前的双方的贸易额也在不断扩大。”
  “十年中,俄罗斯的油气出口在其整体的对外贸易中占比60%左右。中国目前是俄罗斯第四大油气贸易伙伴。2011年,俄罗斯对中国油气产品出口额为155亿美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王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这也正是目前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隐患。
  中俄经济的互补性在于俄重工业强而轻工业弱,中国则相反,轻工业较强而重工业较弱,且中国工业的原创性总体弱于俄,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俄贸易的基本特征。
  “俄罗斯的重工业基础主要是遗留自苏联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刚刚同俄罗斯开展贸易时,曾大量从俄方进口大型运输车、发掘机等重型机械,”杨雷表示:“不可否认,俄罗斯当时在重工业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近年来,中国在包括重工业在内的整个工业领域取得明显成就,特别是在俄过去擅长的动力工业、汽车工业等方面中国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一些方面已超过俄罗斯,且在电子特别是家电等领域已明显超越俄,形成对俄出口优势。
  “中俄贸易的结构已经改变,”王遒说道,“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这也是俄罗斯目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009年9月,梅德韦杰夫在发表的题为《前进,俄罗斯!》的文章中,强调俄罗斯必须克服经济落后、腐败和官僚作风三大顽疾,提高民众福祉、健全法制。他认为,在推进现代化方面,俄罗斯不能再依赖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出口,不能再依赖国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和价格行情,必须走基于俄罗斯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和科技潜力等方面的创新型经济道路。俄罗斯应成为一个不是靠原料,而是靠智慧创造财富的国家,应成为靠出口高新技术及创新产品而富裕的国家。为此,俄罗斯决定在莫斯科州创办斯科尔科沃硅谷,用3年至7年的时间将其建成俄罗斯最大的新技术研究中心,吸引俄罗斯及其他国家高校和企业的实验室进入这一中心,打造先进技术的孵化园和高新制造园,使其成为引领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引擎。
  “俄罗斯多年前就认识到这一问题了,普京上台后搞创新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实现能源领域现代化,”王遒告诉记者。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处于畸形化的状态,即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气来维护国民收支的平衡,”杨雷说:“俄罗斯的策略是通过出口石油,积累外汇,进而开创创新性经济道路。但是俄罗斯现在已经对单纯的能源出口形成依赖,短期内恐怕难以扭转这一局面,”杨雷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