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扩张伤元气,可有灵丹救中钢?

2012-5-9 21: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中钢集团,曾创造了一家央企迅速成长的神话——这家2003年总资产近100亿元的钢铁贸易央企,2010年的总资产已膨胀至超过1800亿元。而如今,却因为巨量国有资产流失、亏损达数十亿元、资金链几近崩裂,面临着生存危机。
    中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钢事发30亿元资产流失
    作为中国中钢集团 (下称中钢)经营危机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民营企业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中宇)对中钢近40亿元的债务解决方案,令人心寒。
    根据中钢与另一家民营钢企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西立恒)达成的托管协议,立恒钢铁将以削债方式托管山西中宇,山西中宇所欠中钢40亿元债务,削减为约10亿元。
    这意味着,30亿国资将流失,或将永远沉睡在中钢财务报表的“应收账款”里。
    随着山西中宇的占款问题曝光,中钢一系列投资问题浮出水面。2008年还风光无限、大肆扩张的世界500强央企,今日不得不接受国资委的帮扶,展开积极自救。
    然而,沉疴难愈。
业务杂、库存高项目投资成了累赘
    前中钢总裁黄天文被国资委免职后,新任中钢总经理贾宝军立即将公司整体战略由快速扩张转变为以结构调整及提升盈利能力为主。
    但中钢业务庞杂,旗下子企业包括中钢贸易有限公司,经营铁矿石、镍矿、稀土等;中钢炉料有限公司,经营铬矿、锰矿、铁合金、生铁等炼钢原材料;中钢钢铁有限公司,经营钢材、钢坯;中钢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从事中钢范围内贸易产品的国际货运业务。此外,中钢股份还拥有中钢集团新加坡有限公司、德国有限公司、上海有限公司、四川有限公司、广东有限公司等14 家海内外子公司从事区域贸易业务。
    目前,中钢大部分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中钢炉料公司亏损最为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存货高企,并且存货价格大跌。中钢恰恰是在市场价格高点买入大量贸易产品,但大部分产品价格目前大幅下跌。
    针对炉料公司存货问题,去年下半年,中钢对库存进行了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削减了一部分产品的采购量。2011年,中钢铁矿石进口量同比下降近40%,但中钢的存货问题并无太大改善,并由于市场价格难有起色,亏损几成定局。
外面占款导致资金链几近断裂
    自2007年以来,通过收取预付货款及代垫工程款等方式,民营合作企业山西中宇及邯郸纵横钢铁不断占用中钢巨额资金,导致中钢资金链几近断裂。
    去年5月,随着中钢人事变更,在国资委的督促下,中钢成立了专项小组解决资金占用问题。目前,中钢资金占用规模已从高峰时期的120亿元大幅下降。
    去年下半年,中钢已与山西立恒就山西中宇达成托管协议,停产一年多的山西中宇于2011年11月5日复产。山西中宇所欠中钢40多亿将通过山西立恒以削债方式偿还,原来40多亿元资金的债务削减成约10亿元,山西立恒先付给中钢1亿元,剩余债务每月按条件约定偿还1亿元,但中宇目前经营状况较差,无力按约定偿还。
    而邯郸纵横钢铁则在尽力缩减与中钢的业务往来。目前,中钢与纵横钢铁的关系已由“包供包销”转为一般合作关系。纵横钢铁总经理孙翔表示,自去年上半年开始,纵横钢铁已主动停止从中钢采购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材料,目前仅剩钢材贸易业务,纵横也在尽最大努力缩减与中钢的业务额,“我们的目标是压缩到零”。
投资杭州湾大桥,是一个荒唐的决定
    为减轻包袱,中钢还计划采用出售资产的方式。
    今年年初,中钢计划转让四川炭素有限公司70%股权。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1月30日,四川炭素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亏损2187万元;资产总计5.92亿元,负债总计4.76亿元。
    4月18日,中钢与日本昭和电工达成一致协议,后者从中钢手中收购四川炭素67%股权。知情人士表示,中钢拟出售的资产,还有杭州湾大桥股权,出售的原因是“重要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不属于主业范畴”。
    杭州湾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沈海高速(G15)跨越杭州湾的通道,全长36公里,本是一个民营和地方国资合建的实验性基建项目。投资之初,宁波当地民企十分看好项目的前景和投资收益,同时也想借势参与杭州湾周围土地开发,纷纷主动参与投资。初期民间资本约占大桥项目50%的股份,其中民营企业雅戈尔与宁波交投并列大桥项目的第一大股东,分别持有杭州湾大桥项目45%的股份。
    后来,雅戈尔退出杭州湾大桥项目,宋城集团接手了17.3%的股权。不久后,宋城集团退出,中钢接盘。经过后来的增资,中钢拥有杭州湾大桥23.06%的股权。
    作为基建项目,杭州湾大桥并不属于中钢的主业范畴。一位中钢前高层表示,当初投资杭州湾大桥“是一个荒唐的决定,更多是出于商业利益之外的考虑”。
    目前,中钢尚未正式挂牌转让杭州湾大桥股权,但无论是国资委,还是中钢现任管理层,均已有此考虑。中钢目前专注于增强主业盈利能力,因此,今后有可能继续出售资产,遗憾的是,中钢出售资产的机会并不多,很多项目由于成本过高、回报率低,鲜有企业问津。
    而有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则让中钢不容易有变现机会,“要么烂尾、要么继续投钱”成了中钢的累赘。
    中钢的滨海镍业项目固定资产预计总投资12.36亿元,目前累计已投入资金0.63亿元。不仅如此,该项目还面临“投产即亏损”、“尚未投产、就已亏损”的尴尬境地,亏损金额已达数十亿元。
    中钢的财务报表显示,中钢在建及拟建项目的计划总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累计已投入金额超过30亿元。但相对于中钢现有的盈利和现金流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几乎无以为继。但有中钢相关负责人称:“2011年中钢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今年第一季度中钢经营是盈利的。”
不申报或伪申报滥用担保,埋下定时炸弹
    有人说,中钢瞬间陷入困境,“与业务模式关系不大,更多起于人祸”。
    国资委帮扶小组也正指导中钢在内部开展管理变革,以期改变“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现状。
    中钢自成立之日起,集团公司与地方下属公司的关系至今没有彻底梳理清楚;由于信息收集有限,总部对地方下属公司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总部及各下属单位处于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
    在中钢各下属公司之间,业务重叠屡见不鲜。各自谋生,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由于集团对下属公司的监控力很弱,中钢下属公司“在不申报或伪申报的情况下,滥用担保,对外投资,成立第三方公司等方法损害集团利益,给集团埋下定时炸弹”。
    被审计署通报的天津响螺湾项目,就尚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中钢集团也未将该项目作为非主业性质房地产投资项目向国资委报告,并且中钢天津响螺湾项目在对17个分项目的邀请招标中,有6个分项目的邀请招标单位仅为2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去年,中钢勉强完成天津响螺湾项目的基坑工程后,由于资金链危机,该项目被迫停滞。知情人士称,中钢向天津开发区提出回填该项目,但被后者拒绝;中钢也有意转手该项目,但由于成本太高,至今没有企业愿意接手。中钢在响螺湾项目上已累计投资约2亿元。“花2亿元挖一个大坑,这是中钢诸多项目的缩影。”一位中钢内部人士说。
资产负债率约95%中钢路在何方
    空中楼阁式的规模扩张令中钢元气大伤,上市计划已撤销。中钢正处在自其组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人才流失、员工降薪、债台高筑等阴影难以挥去。今年,中钢整体薪酬降幅为20%~25%。不少人纷纷离开中钢,职能部室的人员也朝着下属企业流动,“大家觉得这个企业没救了”。
    这些都是危机的表面,资金压力才是致命的问题。近年来,中钢的扩张可谓“走钢丝”——负债率始终在90%以上的高风险位置。
    中钢报给融资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钢总负债超过950亿元,资产负债率约95%。知情人士说,中钢目前现金流不够支撑其正常运营,并且无法依靠自身能力按期偿还贷款。
    中钢今天陷入困境,是盲目扩张的苦果。像这样的央企不止一家,尤其是前几年规模过快膨胀的央企,尤其要引以为戒,并抓紧时机亡羊补牢。(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