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海运强国”?

2012-5-8 9: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贾博士,您此前从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三方面说明了当今“海运强国”的内涵和标志,也列举了当今的“海运强国”,那么,我国建设“海运强国”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 
  贾大山:我国建设“海运强国”的必要性是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海运需求、世界海运趋势而得出的,同样体现在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三个方面。
  首先是保障性。我国是一个致力于实现和平发展的非军事强国,陆域接壤的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国家,除个别国家外,陆域国界已经确定。海域接壤的国家有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7个国家。与陆域边界不同的是,我国海域边界冲突时有发生。在美国制定了重返亚洲战略的背景下,从东海到南海,一些国家纷纷对我国海域主权进行挑衅,并呈现逐步升级态势;吉林省、黑龙江省与日本海近在咫尺却没有自己的通道,地缘政治较为复杂。尽管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因此,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运船队,及时保证战略物资和人员得到及时运输。
  建设强大的海运船队支撑我国国防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海运船队又被称为第四武装力量的原因。即使美国如此强大的国家,也十分重视建设强大海运船队。该国海运船队列世界第7位,这也是美国建设国防预备船队(NDRF),并进行航运补贴的结果。
  记者:国防安全大家容易理解,国家经济安全如何理解?我国可以依靠其他国家船队来进行运输,为什么要有自己的船队保障运输?
  贾大山:我国经济安全反映在海运上就是及时可得性与经济性两个方面。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大量能源、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制成品需要与国际交流,而海运承担了90%以上的运量。2011年,我国港口外贸吞吐量达到27亿吨,海运进口铁矿石6.6亿吨、原油2.3亿吨、煤炭1.8亿吨,同时约9000万集装箱与其他国家交流。作为世界海运需求最大的国家,保证海运通道安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没有足够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军事打击力和经济惩罚力,难于与大国在敏感地区达成均衡的情况下,一支强大的海运船队是我国海运及时可得性与经济性的重要保证。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是从国际经验上看。世界经贸大国,大都拥有强大的海运船队。2010年欧盟,以希腊、德国、挪威和丹麦海运船队规模分列世界第1、3、6和第9位,有效地保障了欧盟对海运的需要;日本、韩国海运船队列世界第2和第5位;即使美国如此强大的保障力,海运船队也保持在世界第7位。
  二是从可得性上看。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和贸易大国,及时对物资和人员进行运输十分必要,自己控制一支规模强大的船队是可得性的基本保障。如当今伊朗石油问题,使我国有效利用他国海运运力运输石油成为挑战。再例如利比亚事件,我国大量人员和物资需要进行紧急运输,最先达到利比亚撤侨点的是我国海运船队,同时依托我国海运企业网店优势,成功租用他国邮轮首先将侨民撤至安全国家。这是一个经贸大国依托海运船队及其海运公司遍布全球网点,保证海运及时可得性的成功案例。这一案例充分证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其他国家船队是靠不住的。
  三是从经济性上看。海运是一个竞争的市场,海运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海运成本、议价能力等确定的。国际资本依托这三个基本要素,可使海运市场出现巨幅波动。通过大型品牌海运企业控制一支强大的海运船队,有利于平等地获取海运服务。同时,重要物资到岸价同样受到供求关系、物资成本、供应链和议价能力等影响。海运是整个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提高海运环节控制力,有利于获得公平的到岸价格。
  记者:贾博士您从保障性的角度谈了建设“海运强国”的必要性,从竞争性上如何理解呢?
  贾大山:竞争性是相对于其他海运国家在海运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而言的。海运业服务(包括航运、港口、船级社,航运金融、航运信息和海事仲裁等)是全球性存在的业务,且相对其他海运业务更具竞争力。
  这需要从两个层面看。一看国家层面。海运是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除本身扮演着保障货物贸易的角色外,维系国家服务贸易基本平衡同样十分重要。尽管我国货物贸易长期保持顺差,但顺差呈现明显缩小趋势,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转型的重要抓手。而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基本来自交通运输,2010年运输服务贸易逆差高达290亿美元。由此可见,提高海运国际竞争力,保持运输服务贸易平衡十分必要。
  二看从企业层面。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际海运企业是保障性的基础。国际海运是开放的、全球竞争的市场,依托中国经贸发展的背景,形成了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和河北远洋等大型海运企业。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国际竞争力需要提高。竞争力不强表现为企业效益大幅度波动,市场处于低谷时,企业就面临生存的压力。2011年,中国远洋亏损达104亿元,成为A股上市公司亏损之最。2012年一季度,中国远洋又亏损27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今后我国海运业一方面是要继续扩大全球性存在,另一方面还迫切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记者:当前,大家十分关心我国海运业的话语权问题,您能否结合建设“海运强国”,谈一谈对“话语权”问题的看法。
  贾大山:我理解的“话语权”就是海运发展的引领性问题。引领性包括参与权、话语权和控制权三个部分。
  一个国家要发挥海运业的引领性,就是要对海运主要国际组织的建立、发展以及利益相关的发展中国家海运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在海运服务创新、海运管理与技术创新、海运通道安全、海难救助等方面,能推动世界海运发展;在国际海运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推进和强制执行力。
  引领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海运大国而不是强国,其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引领性不强。我国如果不能在引领性上发挥作用,他国通过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就会进一步削弱我国海运的国际竞争力,海运大国几十年积累的成果不仅不会保持,甚至会由于规则的调整,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负担。因此,我国必须提升在国际海运业的引领性作用,这是由“海运大国”到“海运强国”的规律。
  记者:以上您谈了建设“海运强国”的必要性,从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上,您认为哪个更紧迫?
  
  贾大山:三者当前都很紧迫。比如保障性,当前的北非动荡、南海局势、朝鲜危机、伊朗危机和海盗事件等,都迫切要求我国提高海运的保障性。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海运企业是我国海运保障性的基础,也是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的基础。海运市场处于新一轮低谷,且将持续较长时间,我国海运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也是抓住机遇化危为机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政府和海运链相关的企业携手,采取措施,共同应对,实现共赢。引领性直接关系到我国海运业能否长期保持大国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和企业全面加大投入,逐步提升引领性或话语权。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我国从“海运大国”建设成为“海运强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需要。要实现“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在海运的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上下功夫。保障性和竞争性是迫切需要改善、提升。引领性是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国经贸大国和海运大国的地位,在规则、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才能保持海运长期发展的主动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