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越发展越“堕落”?

2012-5-4 12: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白光利
    电子商务,说到底还是商贸行为,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赢利。
    2011年,京东商城继续着B2C增长神话。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其销售总额为309亿元,是2010年的3倍。即便是排除数据水分问题,京东去年销售额真实数字也至少在260亿元以上。
    步入2012年,京东该怎么走?这不仅仅是京东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讲也代表了中国电商的问题。京东什么时候能够赢利?这已经不仅仅是刘强东一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在思考的问题。如果放在传统行业,200多亿元的销售规模还不能赢利的话,只能说明他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不可想像的!
    京东去年有两件事情与淘宝有关:第一,干掉了支付宝;第二,屏蔽了一淘。真正而言,屏蔽一淘的意义更大。库巴网的总裁说,凡是价格没有优势的企业才会屏蔽外部公司的比较,此语一语中的也!
    没错,京东确实已经不是当初的京东了!
    光环是不可能当饭吃的,只有真金白银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京东现在已经很难再吸引大量的外部资金进入,惟有上市或者是做到赢利,实现内循环促进自己的发展。但是这些谈何容易?
    怎么办?
    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京东当初对国美、苏宁嗤之以鼻的“堕落”手法——价格战,但今天这个广受家电、3C供应商所诟病的方法正在京东内部应用。
    让我们首先看看下面的一些资料:
    2012年2月初,一淘网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全网B2C商家商品的价格指数。一淘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在国内的B2C企业中:1. 亚马逊和当当,有涨有跌,但幅度不大,而且最终回归正常。2. 京东商城的价格大涨大跌,而且小幅上扬。京东商城去年10月初价格涨幅超过15%。3. 天猫做活动,价格指数走低,并保持最低。
    京东商城迅速反驳称:涨价15%无异于自杀,绝无此事。而刚开始还破天荒站在京东一边,称“当当网和京东天天打价格战,没有涨价,此次支持京东”的李国庆绕过弯后,也再次炮轰京东,质疑京东数码家电已经不敢和当当比价。李国庆认为电商做家电3C商品,谁也做不过国美。同时当当网市场公关高级总监郭鹤也表示,“京东全面提价是意料之中,尤其是3C品类。规模越大,越烧不起钱,面对资本压力,提价是不得已的事。”
    当然,一淘发布的价格指数难逃偏袒天猫有失公正之嫌。
    不过,多位3C业内人士表示,前年底、去年初开始,京东商品价格的确开始上浮,且幅度不小。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陶然在微博上列举了10余种数码家电类商品价格,在同时有货、并排除“满额返券”等附加条件的情况下,对当当网和京东商城两家商品实际售价进行比较。价位显示,当当网的相应产品普遍低于京东商城。他称:“伊莱克斯的吸尘器当当网、卓越网只卖860元,京东在11月3日也卖过860元。现在京东卖1088元,3个月上涨了26.5%。”
    2月8日,有网友在微博曝料称获得一份京东商城与供货商的合作协议,该协议规定:供货商须保证京东商城20%的毛利,且毛利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供货商还须向京东缴纳20万元品牌服务费。该供应商表示:“我们所面临的情况跟曝料企业的状况相似,京东商城正逐步向供应商展示他的强势。为了应对这种不断恶化的状况,我们已经决定从京东商城撤出。”京东还提出其他4条“霸王条款”:其一是,最低价供货,该供应商表示,京东商城要求他所拿到的货款,必须低于其他电商企业;其二是,京东商城向供应商要求保底返利;其三是,京东商城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其四是,京东商城还向供应商收取广告费用。
    我相信,京东此举根本原因应该是改善资本状况,为尽快上市融资做准备。毛利和净利润这些都是资本市场十分关注的因素。而京东近几年投资太大导致赢利水平不足。
    实际上,京东这些做法与国美、苏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初的骂战也只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盘面而已,当自己达到一定地位的时候,野蛮与膨胀的私语必然会显现出来。进店费、选位费、节庆促销费等一系列非营运利润的份额会逐步加大。最主要的是国美、苏宁也不敢要求供应商至少保证20%的毛利啊!
    京东商城的一系列做法最终必然导致零供关系的恶化,加速其生产环境的恶化,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现阶段的京东,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提升自己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供应链整合要效益。现在的美苏已经不是当初野蛮丛林生长环境下的国美、苏宁了。在中国,一个存在了20多年的企业,尤其是行业巨头,其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已经相当完善。如果京东只是捡起多少年前国美、苏宁玩剩下的东西,那么将会是很危险的事情。
    即使京东真的达到了300亿元的销售额,其中的家电也只是占了较大一部分份额。相对于苏宁各自1000多亿元的销售而言,对于家电厂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1年,中国网上零售额将近8000亿元,看似很大,但是对于整体中国消费市场而言也不过4%的份额而已,看似红红火火的电商行业还是很弱小的。因此如何顾及低价策略、赢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将是考验京东等电商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讲究服务和体验的今天,价格仍然是消费者极为敏感的一环。而价格是真正反映整体管理水平、供应链掌控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前提是赢利。
    给中国消费者带来希望的电商企业们,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用户满意度,不断的透支自己的未来。向前走的电商们在价格战“堕落”的大路上不断回过头去找寻那些已经被逐渐摒弃的方法,到底是越“堕落”越美丽,还是越“堕落”越死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