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强港新启航

2012-5-30 7: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浙江样本之十五

  记者 童颖骏

  通讯员 金旭孟 顾霄扬

  “外国人的车子可真好!”这是上世纪80年代,走南闯北的王伟国在上海见到集装箱车时发出的感慨,“那车价值60万元,当时听来简直是天文数字”。

  从见证宁波港镇海港区码头开工建设的装卸工,到宁波知名物流公司的总经理,从四处借钱、凑足4.78万元购买货车、建立自己的集装箱车队,到与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公司“联姻”……当很多人投来艳羡目光时,他,却把成功归结为“踏准了港口发展的节拍”。

  采访王伟国,我们仿佛穿梭时光,回望宁波港从大港到强港的成长足迹,感受着“港泊四海万里船”所带来的挑战、机遇与荣光。

  从一辆“解放牌”货车开始,到拥有自己的保税仓库

  【背景】2001年,宁波港集装箱的吞吐量达到121万标箱,首次跻身世界五十大港口之列。入世10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加了10多倍。

  上世纪80年代末,宁波港北仑港区被交通部列为我国大陆沿海重点开发建设的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王伟国注意到,集装箱货轮开始出现在北仑港区码头。“当时北仑区域内还没有集装箱车,不少厂家又刚开始做国外生意,货物出厂时鞭炮齐鸣,集装箱运输利润也很可观,平均每辆车一月能赚一万多元。”王伟国开始做起了港区内的集装箱生意,从一辆解放牌货车,自己一人身兼驾驶员、调度员和老板开始,很快,他就拥有各类集装箱货车80多辆,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进入新世纪,集装箱运输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激烈。

  细心的王伟国发现,由于集装箱卡车的增多,货物往往需要排队进仓。当时,随着港口的发展,开发区、保税区建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仓储配套服务,而北仑却只有两家公司拥有仓库,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仓储业。

  1997年,王伟国在北仑松花江路和大港二路交叉口,尝试性地造了个1000平方米的小仓库,没想到业务常常出现爆仓。当时,北仑全区的拼箱业务每月只有150个标准箱,只用半年,王伟国就把仓库的最大容量用足,每月300个标准箱。

  王伟国又发现,在海关查验时,拼箱的业务如果其中有一件货物出现问题,其余货物将会同时滞留,造成货物延期。由于王伟国提供的服务好、业务规模大,北仑海关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海关出口拼箱监管仓,即海关工作人员在王伟国企业的仓库里对拼箱进行预先检查,而不用到港口后再检查,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耽误船期。这项服务推出后,北仑每年出口拼箱的订单快速增长。当时,宁波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业务,鼓励实力企业进驻。1999年和2000年,王伟国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在宁波保税区建造了近9000平方米的物流仓库,并于2003年成立了宁波保税区迅诚物流有限公司。

  “业务催得紧,仓库容量又很紧张。”王伟国说,这就促使企业扩建仓库,更新仓储服务系统稳定老客户。他先后开发了宁波地区首家货架式中转仓库和电子扫描枪系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携手航运巨头,做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

  【背景】2006年,宁波港入围全球集装箱“五佳”港口,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围的港口。2008年,宁波—舟山港实现历史性跨越,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

  宁波港口的迅速发展,很快引起多方关注,其中包括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

  2004年起,马士基物流仓储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派专员到北仑考察,一份调研报告发向位于哥本哈根的马士基总部,考察结果是:如果想在宁波与物流企业合作,王伟国的“迅诚”公司是最佳选择。

  马士基总部批准了合作设想,主动向王伟国提出合作,但要求进驻公司财务部,并入股。当时“迅诚”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合股,意味着要一起分享成果,王伟国的家人、朋友和公司职工纷纷劝他放弃合作。

  但王伟国却认为,随着港口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国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势不可挡。与马士基开展合作,不仅能壮大实力,还能学习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为今后的竞争赢得先机。

  2005年4月,马士基出资买下了北仑进港路北侧的146亩土地,王伟国把公司作为资产入股,成为马士基的子公司,双方各出资5500万元,宁波龙星物流公司正式成立,成为马士基在全球首次买下土地入股投资的企业。

  凭借马士基强大的货运网络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龙星物流”的业务每年都保持平稳增长。同时,世界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进驻“龙星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管理、数据统计、成本管控等先进手段,让“龙星物流”成长为现代化的国际物流企业。

  世界大港新机会: “一个集装箱,要吃好几次利润”

  【背景】2011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高达6.9亿吨,居世界沿海港口之最。宁波港正由“酒肉穿肠过”的交通运输港,逐渐向贸易物流港转型。

  从赚取“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装卸费,到通过增值服务提高利润率,王伟国深切感受到,如今的宁波港正由“酒肉穿肠过”的交通运输港,逐渐向贸易物流港转型,港口服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撑起了宁波—舟山港港口服务的未来。

  除仓储、物料加工和分拨、装柜、卸柜服务外,与运输业务相关的仓储设施建设、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国际集装箱运作与堆场业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王伟国的企业应有尽有,“一个集装箱,我们得吃上好几次利润。”

  “港口服务中会涌现更多新机会。”王伟国说,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的成立,成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和多区布点大宗商品集散地交割仓的电子化交易平台;一大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和交割仓建设起来,“这样一来,大吞大吐的宁波港将大进细出”。

  精明的王伟国,开始面向未来的崭新谋划。早在三年前,他就开始自主研发电子标签系统和新型仓储软件开发,追求比条形码更进一步的物流智能化。“下周就要来测试,预计年内新系统能上线,信息将实现自动化处理,更加高效。”

  展望强港未来,我们和王伟国一样,信心坚定,执着前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