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港:“以港兴市”助推水运发展

2012-5-25 11: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97年,这里还是一片河滩地,一块荒坡。经过10多年的发展,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已经突破10万标箱,并且已经形成了5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昨(23)日下午,“行走四川 感受巨变”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就大型互动体验报道团一行走进“中国酒城”泸州,在亲眼目睹泸州港水运建设发展后,网友们感慨,泸州港作为出川门户的第一大港,毗邻长沱两江,天时地利兼备,发挥着四川及西南地区物资通江达海的重要作用。
  泸州港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全省唯一的二类水运开放口岸,拥有全省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海关、商检、海事等机构健全,通关条件便捷,是名副其实的出川第一大港。全市境内有长江、沱江等18条干支流,常年通航里程近1000公里;长江泸州段136公里,占四川段的三分之二,枯水期1000吨级和丰水期6000吨级船舶可以昼夜通航;目前,有货运码头108座,泊位177个,年货物通过能力2959万吨(含集装箱50万标箱)。
  “泸州市在这个地理位置,修建这么宏大的一个港口,对整个四川乃至西部的经济发展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网友杨荣忠告诉记者,做为一个内河港口,泸州港处于长江与沱江的交汇处,比起宜宾港,它距离成都更近,比起乐山港,它的水运成本要低,其优势显而易见。 
  全川首条铁水联运通道开通 大港口、大物流建设突破重大 
  去年,投资近5亿元,全长14公里的泸州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泸州港成为长江沿线第一个直通铁路的集装箱港口,形成了四川省第一条铁水联运通道,对建设长江上游百万标箱大港具有里程碑意义。
  泸州集装箱码头进港专用铁路可以与成都青白江百万标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对接,实现铁水联运,形成集装箱以及散货的对流,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滚装和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集公、铁、水联运为一体的综合性主要港口。 
  泸州港大力推进“以港兴市、发展港口经济”战略,泸州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意见》,极大促进了港口发展;加快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建设,完成水下工程、前沿平台及栈桥工程;古蔺港区财湾煤码头工程完成水陆域主体工程;筹建项目纳溪港区新溪口石油码头、石龙岩化工码头、香炉石散货码头工程前期工作正常开展。 
  泸州港自2003年开港以来,与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等十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强。到2011年底,泸州市道路货运企业发展到550余户,货运车辆2.9万多辆,户均车辆提高到48辆,居全省之首。全市道路运输3A级物流企业4户,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道路运输2A级物流企业4户,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011年完成道路货物运输量4803万吨、道路货物周转量57.2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1.36%和30.59%。 
  “一横、二纵、五港区”水运通道体系 构建泸州水运未来发展蓝图 
  “十二·五”时期,泸州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泸州的跨越发展,提出了“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通道推动大发展,以大合作推动大开放的发展目标。同时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川南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增长极,泸州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泸州港将以优化港口布局和调整泊位结构为主线,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以深水码头、专用码头、集装箱码头建设为重点,结合资源、环境、产业功能定位,有计划、分层次地建设五大港区,力争至“十二·五”期末,形成布局基本合理、大中小结合的港口体系,同步完善各港区与公路、铁路的无缝衔接。力争实施主要航道升级工程,提高航道通航等级,逐步形成“一横(长江航道)二纵(沱江、赤水河航道)五港区”的水运通道体系。 
  “十二·五”时期,泸州港还将建设泊位23个(其中集装箱泊位3个),新增年吞吐能力货物1000万吨(含集装箱50万TEU),估算总投资20亿元。至2015年,泸州港新增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含集装箱50万标箱),形成货物4000万吨(含集装箱1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