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正向浙江“智造”转变

2012-5-23 13: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2年3月19日,纽约。一场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全世界上百家媒体的关注。签字桌的一头,是横空出世的篮球超新星林书豪;另一头,是刚刚收购沃尔沃不久,同样大红大紫的李书福和他的吉利。那一天,林书豪正式成为沃尔沃的代言人。 
  哪怕五年前,一家浙江企业不远万里,跑去美国开发布会,能吸引那么多眼球,可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如今,这一切成了现实。因为吉利,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吉利;浙江,也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小打小闹”之地。 
  不经意间,以吉利、万向、娃哈哈为代表的“浙江制造”,以宗庆后、李书福、鲁冠球等为代表的浙商,已经成了一种符号,成了浙江人的骄傲。无论何时、何地,它的出现都能引人注目。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魅力。当张德江在今年“两会”时谆谆告诫浙江团里的企业家代表,浙商要“把根留住”,任何时候不能忘实业。是的,实业兴省,实体经济是浙商的“发家之本”。而制造业是一切实体经济的根本。 
  浙江制造,那些伤痛 
  事实上,万众瞩目的浙江制造,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国内就属浙江受伤最重。2009年第一季度,浙江省生产总值4632亿元,同比增3.4%。同期,江苏省生产总值6653.2亿元,同比增10.2%,山东省生产总值6469.3亿元,同比增7%。 
  同属经济强省,同样面对金融风暴,为什么浙江比不过别人?“企业规模偏小、过度依赖外贸、产业体系松散、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弊端,一度制约了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这样点评浙江制造曾经的“痛处”。 
  “浙商拥有不怕累、不怕苦的宝贵传统。可急于求成的心态,让他们走了不少弯路。2008年绍兴纺织企业困境、同年A股熊市大量企业炒股被套,都给浙商们提了个醒——死干老本行行不通,在虚拟经济中赚快钱更不靠谱。”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表示。 
  转型升级,逆境崛起 
  浙江制造的困境怎么解决?转型升级。近五年,引导浙江制造转型升级,一直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多次强调,浙江制造发展的关键,既要培育“重量级选手”,加快形成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也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增量文章,培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009年3月,西子联合以一级供应商身份,参与国家大飞机项目非气密性舱门等零部件的研发和制作。 
  2010年3月,吉利汽车斥资近20亿美元,收购了跨国车企沃尔沃,上演“蛇吞象”的奇迹。 
  2011年9月,浙江恒逸集团经过三年的艰苦谈判,与央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正式合作。上马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创造己内酰胺在全球范围内单线产能的最大装置纪录。 
  …… 
  历数这些年,浙江制造的大事件,它们的背后,都有一只有力的手。或政策扶持,或者资金参与,只要有利企业转型升级,浙江省委、省政府都会大力扶持。除了找项目、找资金,政府还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给予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浙江智造,大有天地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浙江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重工业占比上升2.3个百分点,达58.7%。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至2624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从2006年的9.5%跃升至24.1%,提高了14.6个百分点,结构趋于优化。 
  未来,“智造”仍是浙江制造的方向。日前,我省决定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三大产业领域。据介绍,“十二五”时期要着重培育1000家左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每年着重实施100个左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其中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0个左右,重大产业化项目10个左右,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应用示范项目10个左右;还将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总部企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