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未迈进一流汽车大国门槛
2012-5-22 9:2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筵特约评论员 邱林
在一本名为《中国如何计划统治全球汽车产业》的书中,作者格雷格·安德森说,中国政策制定者希望,到2010年能够拥有三、四家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汽车公司,并拥有成功的自主品牌和技术。然而,到目前为止,即使是中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独立汽车制造商仍严重依赖模仿、成本控制和公关来装出创新的样子。
该书点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弊端,以及中国汽车制造仍处于世界二流水平的客观事实。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和韩国不让外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给国内品牌发展空间。而中国允许外国汽车公司进入,但前提是它们要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令中国汽车制造商掌握全球一流汽车的本领,然而再抛弃它们。不过,这一想法并未实现。
在国内一些汽车企业看来,在可以购买到外国汽车技术和设计人才的今天,只要能够拿来,另起炉灶已毫无意义。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如今几乎所有欧美和日韩的汽车企业携带品牌涌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设有汽车生产基地,各大品牌纷纷把最畅销的车型、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中国市场。
现在看来,这些外国汽车制造商的赌注押对了,目前中国已是世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2008年,中国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仅2011年,中国卖出了1850万辆汽车,而美国同期的销售量是1310万辆。
国内汽车业在高调庆祝中国实现全球产销第一的时候,躲在背后偷着乐的却是与中国合资的外国公司。由于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大部分利润的轿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较少,特别是中高档轿车更是微乎其微。
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汽车产销超过美国、日本,但并不能说明汽车业整体水平超过了他们。从目前情况看,这仅仅是数量上的超越。在品牌知名度、国际竞争力、产业集中度、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中国汽车业与美国、日本等汽车大国,还有很大差距。这也许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短板,大而不强。
其实,中国的汽车人心里都明白,如果自身没有一流的品牌,生产再多的车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在轿车中,奇瑞、比亚迪等中国自主品牌,由于价格低廉,销售数量也比较可观,但与国际上的主流轿车不同步,很难代表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水平。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业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只是利用劳动力优势赚取加工制造费用。其产品的利润比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利润要低,主要是因为没有在国外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
曾有人在网上发起 “中国的汽车业落后欧美国家多少年”的讨论,很多人的回答是 “至少有20年的差距”。用业界人士的话说,除了外观、性能等因素外,中外汽车的差距还主要表现在汽车发动机上。发动机作为汽车的 “心脏”,这么评价它在汽车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尤其是对于中国正大力倡导的汽车业而言。中国的汽车业发展了多年,没能使用上自己设计的 “心脏”。
据了解,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而在轿车零部件行业,有专家估计会达到80%以上。同时,在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外国公司控制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作为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旦丧失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则很可能意味着国内汽车业被外国公司 “掏空”。
如此说来,中国要迈进世界第一流的汽车大国门槛还任重道远。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但长期依靠和国外品牌合作来代工,缺乏自主创新的东西。要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中国汽车业应利用当前全球汽车行业大整合,将以往单纯廉价竞争的策略,改为加大自主研发新款车及中高档汽车品牌的步伐,那才有益于让汽车强国梦变得更加清晰。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