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桥模式”不应止于“招安”

2012-5-22 9:1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奕钧
    连日来,“魏桥自备电厂电价比国家电网低1/3”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以打破电网垄断“鲇鱼”姿态出现的魏桥自备电厂,被很多人寄予厚望,“魏桥模式”因此为人所津津乐道。不过,事态的发展恐怕要令很多人感到失望,目前国家电网已经与魏桥集团达成协议,魏桥的余电在满足厂区周边商户用电后重新并入山东省电网,实现互利共赢。
    梁山好汉发迹于山东,与他们一样,虽然有过与体制内系统的反抗与争斗,魏桥自备电厂最终仍毫不例外地走向了“招安”,这样的结局令人不胜唏嘘。
    此次一波三折的事件,不仅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魏桥模式”,同时也令我们看到了太多以往鲜为人知的内容。电价的节节攀高虽然饱受诟病,但公众始终天真地认为,电价单纯就是电的价格,然而事实上却远非如此。以山东为例,每一度电中含农网还贷资金2分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0.7分钱、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1分钱、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88分钱、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0.1~0.4分钱等系列费用。如此名目繁多的收费,始终都在以“电价”的名义征收,公众不仅对此一无所知,而且根本不知这些款项究竟收了多少、用在哪里、还要收取多长时间?实际上,从水价到电价,公众生活必需品中掺杂了太多商品之外的收费内容,如果不是偶然事件,公众很难一窥究竟。
    公众之所以对“魏桥模式”寄予厚望,是希望因此梳理生活必需品的定价体系。如果垄断体制一时无法得以破除,摊开成本账单似乎并不困难,名目繁多的收费究竟收取了多少,是否用在了该用的地方,其如何接受公众的监督?公众可以不在乎“魏桥模式”的最终命运,但却不得不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面对电价的不断上涨,这些内容不应被回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