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借力港口资源 扬帆蓝色经济

2012-5-21 10: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烟台因港而立,依港而兴。港口,不仅是建设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的重要支点,也是拉动蓝色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放眼烟台,依港而生的“蓝军”正在加快崛起。 
  如果将港口比作散落在港城的璀璨明珠,蓄势待发的烟台港西港区则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大型深水矿石码头工地上,一辆辆重型运土车穿梭而过,一部部挖土车在平整场地;通用散杂作业区,码头岸线旁用于装卸货物用的“钢铁手臂”正在进行紧张的卸煤作业;液体化工码头,银亮的管道凌空高架,仪表阀门随处可见……
  目前,西港区已经转入边建设边生产阶段,自2010年8月投产至今,西港区已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100万吨,对腹地集货能力持续增强,为烟台蓝色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原名八角港区的西港区是烟台港规划中的核心港区,自然条件优越,水深域阔,是目前我国沿海为数不多、尚未开发的深水岸线之一。从设计之初便奠定了大宗散货集散中心、能源基地港的地位,是我国北方惟一可同时接卸超大型矿船和超级油轮的核心港口。正在建设的大型深水矿石码头,不仅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而且配备大型卸船机、皮带机和堆取料机,2013年6月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能力等级最高、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专业矿石码头。西港区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加紧进行:36万立方米的液化罐区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西港区至淄博重质液体化工原料输送管道工程30万立方米罐区首站已经建成,管道干线施工正在进行。
  但西港区不仅仅是一个港口集疏运的“巨无霸”,更是一个拉动临港产业高速发展的引擎。港口后方开阔的地域,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西港区距离潮水机场仅有5公里的路程,德龙烟铁路将贯通并接轨西港区进港铁路,加上三条疏港公路和通往淄博的输油管道,西港区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等五种常用交通方式于一体。烟台化学工业园项目蓬勃兴起,MDI产业巨擘万华集团率先入驻,495亿元投资惊世骇俗……一支突破海陆传统界限,跨行业整合互动的“蓝色舰队”呼之欲出。
  不仅是西港区,烟台其它县市区的临港建设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龙口港,在着力打造“北方混配煤基地”的同时,要建设4万立方粮食储罐,开展粮食仓储物流业务,建设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公用锚地、航运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年内,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到2016年达到1亿吨以上。其临港汽车产业园则锁定高端,握手“500强”,瞄准未来技术
  蓬莱港,计划到2015年,建成5万级通用泊位1个,万吨级客滚泊位2个,防波堤和新客运区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综合物流园区和原木物流园区。到2015年将实现港口吞吐量2500万吨,实现货物吞吐量700万吨,建成江北最大的原木进口基地港,发挥“木头效应”,独创“分票式卸载”,引来木材经销商、加工商的聚集,从原木到板材,再到家具,木材产业链不断被拉长,形成一支庞大的木制“联合舰队”。
  莱州港,依托“黄三角”国家战略,以小博大,借势飞扬,不仅做大了莱州临港产业区,还将触须深抵山东内陆,打造烟台发展“蓝色经济”、发力“黄三角”的桥头堡。
  海阳港,东、西港区比翼齐飞,临港产业聚集发展,全力打造集船舶制造与维修、船舶配套、船舶设计与科研开发、船舶交易与服务为一体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聚集区
  就连原本没有港口的招远,也在积极“造”码头—————一个旅游渔港综合码头项目正在辛庄镇快速推进……
  放眼全球,港口经济已成为海洋经济中最具资源集聚能力和产业带动效益的经济群落。近年来,烟台“以港兴市”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启动了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新港区等大型港区新建工程,持续推进芝罘湾等老港区改造升级,加大了以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为主体的港口设施建设,烟台现代化大型枢纽港的战略格局和发展框架日益清晰,以港兴市的引擎拉动作用已经凸显:2010年,港口对烟台市GDP贡献值突破200亿元。2011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4亿吨,集装箱达170.8万标箱。到2016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3.5亿吨。与此同时,烟台临港产业风生水起,成为“蓝色经济”中一个活跃的增长极。海阳核电、大宇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因港而生;东岳汽车、浪潮LG等一批龙头企业依港而立……一个个现代化的临海产业集群正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山海之城,蓝潮澎湃。一片蔚蓝色经济版图正在陆海两域不断隆起、延展,引领烟台向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跨越,向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跨越,向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城市跨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