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一问一答

2012-5-20 14: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问 :21世纪以来,大国开放竞争模式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期间国家制定的各项产业政策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尤其重要。未来,从产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角度看,二者将如何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晓明博士:
    总体来说,中国现有汽车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导向性和制约性。
    从积极作用来看,其较好地把握了总量平衡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在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国内汽车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汽车产业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从不足之处来说,其则主要表现在对民营资本限制过多,地方政府的管制过多重视生产者的利益,在自主品牌的建设方面缺乏有力措施,管理权限分散,缺乏对产业的适中管理和社会性的管制等方面。
    因此,个人建议,国家在制定汽车产业政策过程中,要提高政策制定程序的透明性和规范性;提高政策手段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参与制定政策群体的广泛性和公平性;建立汽车产业政策前、中、后全过程的评估机制。
问 :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油价的
持续高涨,使得小型化、轻量化汽车产品层出不穷。您认为其日后走向会如何?
答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陈一龙:
    汽车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热点话题,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能减排;二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但就目前来看,小型化和轻量化汽车发展的还不够快,特别小型化走势依然受阻。
    首先,关于轻量化问题。相比国外,中国现在的轿车自质量高了8%~10%,商用车则更高,达到10%~15%。另一方面,从目前国际趋势看,到2020年汽车自质量要减低25%。所以,中国如果要赶上世界水平就得降低35%~40%。但依据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将指标定为25%~30%,或许更为合理。
    其次,关于小型化问题,我们呼吁国家应当制定长期的鼓励小型化和轻量化的政策。比如日本,0.8升以下的车可以免各种税费,目前,在日本的汽车保有量中,1.0L以下的汽车占33.6%。但在国内,这个比例只有6%。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至今仍没有太大起色。
    此外,商用车方面,特别是重型载货车的轻量化尤其重要。重型载货车在汽车总量中的比例不足5%,但其耗油却超过了20%。所以,我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鼓励用轻量化载货车的政策。
问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社会对
能源、环境、交通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您认为应如何缓解汽车与能源、环境、交通之间的矛盾,才能使之得到协调发展?
答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原副
巡视员李万里:
    自2000年以后的10年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中,我国的汽车产业也乘势而上,完成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一阶段,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强烈的市场需求,得益于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正确设计和有效实施。
    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也使得一些矛盾越来越激化。汽车产业从国家的短板成为长板,而能源、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却成了短板;汽车产业的主要矛盾正从产业内部转移到产业外部。
    对此,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内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社会性的结构问题。对于汽车产业的评价指标,则应从看重产销的增量和产能,转为继续关注提供有效供给以及参与解决能源环境和交通设施等短板上来。
    可以说,不解决上述短板问题,汽车产业就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单凭汽车产业自身的努力很难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其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以及足够的信心与耐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