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改革应避电改式利益困局

2012-5-20 14:1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张瑞东
    争议数年的铁路改革,年内或许会有初步方案。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几个部委正进行有关铁路改革的新一轮讨论研究,大致上对政企分离和总公司下辖分公司两大方向基本无太大异议,但具体实施细则仍然在调研阶段。其中,最受关注的“大部制”改革和网运分离模式正在进行重点讨论和研究。
    铁路改革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境地。当前,改革已经成为共识,改革方向初步确定,“政企分离”、“网运分离”以及“总公司下辖分公司”等方向基本符合实际。但是,在改革进程中应该着力廓清各方的利益纠结,避免陷入电改式的利益困局。
    这并非杞人忧天,电改10年的经验和教训都摆在那里,足以引起重视。就在4月25日,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陕西省分公司之间发生4年来的第二次“武斗”。当天,超过200名陕地电力职工强行拉线穿越了国家电网公司拥有的330千伏输电线路,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警方及特警60来人,一起参与了这起暴力事件。
    “武斗”这个很有煽动性的词语,人们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文革”时期。但是,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民主法治深入人心的今天,这样的暴力事件为何在电力部门再度上演?说到底还是电改不彻底、不到位,导致利益纠纷难以调和。具体说来,一是政企分离不彻底、不充分,“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弊病未得到解决;二是垄断体制下竞争格局未能充分展开;三是利益山头割据。铁路与电力在改革之前很多地方都十分相似,比如:政企不分、利益主体复杂、竞争机制匮乏、峰谷难题等。平衡利益关系,最大程度体现公平,电力改革为铁路给出了前车之鉴。
    铁路改革的原则,应该是在彻底实现政企分离、网运分离的基础上,将各方的利益廓清,避免“找后账”。
    首先是去垄断化。中国铁路在60年发展历程中,一直以高度垄断与强势扩张的方式运载着中国经济。但垄断体制内伴生的责任、效率和腐败等问题,深深制约着铁路的发展。垄断问题不解决,铁路改革等于空谈。所以,铁路改革要顺应形势,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塑造真正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从高度集中垄断走向开放、高效、透明,才能更加符合民众与国家的利益要求。
    其次是债务处理。据铁道部财务司数据,截至2011年上半年,铁道部总负债首破2万亿元,负债率为58.53%。仅2009年支付的利息已高达400亿元以上,未来可能超过1000亿元。如此规模的债务包袱谁来背?不管是中央地方分成负担,还是“二一添作五”地均分,都难言公平。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发行由财政部担保的铁路债券,尽量缩小债务规模,剩余债务由中央承担,即通过政府一次性注资来解决,像当年国有银行改革时,国家注资核销银行债务那样。
    最重要的是科学运营机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实际运行中的利益协调,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妥善处理好,以绝后患。目前人们大多倾向于“大交通部”的可能性,即“大交通部”下设“铁路运输管理局”,负责铁路建设规划、铁路运输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地方铁路局改制为铁路运营企业集团,实现铁路运输市场化。这种格局实际上并未有颠覆性改变,笔者认为,应将铁路部门完全企业化,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垄断、低效和政企不分的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