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首条BOT模式高速公路难产 萍洪高速因资金问题停工五年

2012-5-2 12: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日,萍乡市上栗县“交通建设年”启动仪式正大张旗鼓地进行,可当地许多百姓却对该县的“交通建设”半信半疑——该县仅有的一条高速公路萍洪高速自2007年6月停工以来迄今已有5年。资料显示,萍洪高速(萍乡至洪口界)为对接长株潭地区的重要公路通道,为我省第一条采用BOT(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即“基础设施特许权”)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2006年10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但随后由于业主资金原因,工程于2007年6月份停工至今。     
  现状:停工五年杂草丛生     
  萍乡至洪口界高速公路起于萍乡市经济开发区320国道处叶家坳,终于上粟县金山镇洪口界的赣湘交界处,并与湖南省浏阳至长沙(黄花)高速公路对接。路线全长33.7公里,总投资16.9亿元。     
  萍洪高速于2006年10月26日正式开工。按照当时的新华社报道,“这是江西省第一批面向境外实行项目业主公开招商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是这个省第一条采用BO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BOT模式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萍洪高速完全由企业投资、施工,政府予以其一定的收费年限来回报企业。     
  按照当时的计划,萍洪高速的建设期为2年,然而,这段长仅33.7公里的高速公路,迄今仍是一片沙砾。根据有关部门的官方资料,工程于2007年6月份开始陆续停工,至2007年10月,全线基本停工,迄今已有5年。    
   4月26日,记者在萍洪高速上栗县境内看到,所谓的高速公路项目早已是杂草丛生。     
  萍洪高速在上栗县境内的萍栗高速项目办主任、上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邓绍忠向记者坦言,萍洪高速仅建设了不到一年、三分之一的工程量,停工以来,上栗县上下每年都有很多反映,当时的拆迁款虽然已补偿到位,但临时占用、租用的土地租金有一些没有到位,还有承建商的材料款被拖欠等问题存在,尤其是路难走、常年停工的状态令百姓相当不满。    
   回应:力争今年复工建设    
   邓绍忠表示,对萍洪高速因为投资方资金原因造成的停工,上栗各阶层都很关注,但无能为力,因为这是省交通厅牵头的项目。据邓介绍,省有关部门今年已组织了2次协调会,力争2012年萍洪高速复工建设。    
   4月28日,省交通运输厅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王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省政府及省交通厅对萍洪高速的复工都非常重视,今年以来已与投资方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多次协商,并主持召开了2次协调会,今年3月已确定分两条路走:其一是要求投资方在4月1日前注资1亿元,由该公司复工建设;其二是走法律程序,通过评估、仲裁、解除合同等方式,自筹资金或者另外招商引资,由我省自行组织复工建设。按照王主任的说法,投资方已无法进行后续注资,我省已组织了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对萍洪高速现有的建设、资产等进行评估,预计5月会再次开会确定下一步行动。     
  反思:招商引资如何实现多赢?     
  由于投资方的资金原因,一条关系到无数百姓出行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停工5年之久,其中的负面影响自然是可想而知;而对投资方来说,这样的结局也使得其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问及为何停工5年多,为何直到今年才下决心采取强硬措施,力争萍洪高速复工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王主任坦言,主要还是考虑到投资方是外商。王主任表示,我省始终坚持重商、亲商的政策,其间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停工5年之久投资方仍无法复工,政府只能采取法律手段,自行组织复工建设。     
  因投资方的原因造成高速公路的停工,萍洪高速并非孤例,省交通厅去年11月曾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还有景德镇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同样由于投资方无法履行“特许经营合同”而停工至今。    
  联想到近年来,我省加快招商引资,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我省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其如何实现政府、百姓与企业的多赢,值得探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