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热”

2012-4-9 15: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冷链市场的需求,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升温。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业内可以明显感受到此种形势的加速发展。这种热态在延续到2011年之后有所趋于平稳,无论是冷链市场投资者还是圈内企业,在对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始冷静和理性。

  不过,令笔者感到些许惊讶的事,进入2012年以来,这种基础设施全面建设的现象又开始出现回热升温的苗头。例如,先是邢台地区已开始打造仓储量8万吨、年吞吐量240万吨的华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计划2013年完工;紧接着贵州省物资集团“牛郎关冷链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10万吨级现代冷库,项目计划2015年完成;于此同时,南昌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打造的西南地区最大冷链物流基地也已破土动工。

  意义值得肯定

  自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之后,各地区已经先后吹响了发展冷链物流的号角。同时在经过这几年的艰难起步之后,国内冷链市场逐渐趋向成熟和稳定,构建一体化冷链物流供应链也已提上日程。

  今年已经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距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的发展目标只剩下将近3年时间。

  因此,无论是从加快冷链供应链体系建设,还是响应国家政策目标的角度而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值得肯定的意义。

  有业内专家指出,加紧建设和投资开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已是当务之急。他认为,现在应该不断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降低流通交易费用和损耗,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超对接,逐步完善冷链系统,提升利润水平,减少相应损耗,进而间接推动配送产品产值的提升,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建设热但不可“头脑热”

  “虽然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但是在建设的时候,还是要理清头脑,摆正动机,找准定位。”一位冷链业内人士告诉笔者。

  这番话不无道理,因为从这几年一些企业投资冷库、投建冷链基地的案例来看,的确有些企业“动机不纯”。近年来,各地区政府部门为加快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审批、园区用电、企业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以此吸引企业关注。但是,有些企业却利用投建冷库和冷链园区的“幌子”,骗取政府支持,拿到优惠政策后却去开发房地产,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于此同时,冷链基地建设的盲目性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在一些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地区,像冷库、冷链基地的扎堆建设就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以福建为例,近两年由于福州地区板栗、香蕉等果蔬的盛产,导致冷库等冷藏设施的严重不足,为促进福州农产品大规模流通,当地企业先后“一窝蜂”的建设了大片冷藏库、保鲜库。但是后来由于冷库容量的激增,却又造成了“空库”现象的严重。到了2011年秋冬季节,福州苹果各县市总存量达不到仓储量的75%,造成很多库位空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