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时 别忘“走出去”

2012-4-29 6: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梅新育
    在开放经济且国内外经济周期不同步的国家和地区,贸易品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形势而分别选择重点开拓国内或国外市场。例如,海外经济萧条严重而国内市场相对景气时,将市场开拓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失速或产能扩张速度超过国内市场增长时,将市场开拓重心转向海外市场。
    今年,由于反危机导向的扩大消费政策纷纷到期终止,以及某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剧缩减,部分产业国内市场萎缩的压力正在急剧放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压力显著上升。
    由于这些产业此前数年经历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其经历的上述压力进一步放大,这一点在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上表现得相当明显。
    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堪称中国实施“引进消化吸收突破”战略开展自主创新的骄傲,目前其国内市场萎缩,亟待扩大海外市场的压力更为显著。前几年高铁跨越式发展为国内轨道装备厂商带来了大量订单。
    2011年,国内铁路系统迭遭变故,投资建设一度全面停顿,当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锐减2522亿元,降幅高达30%。今年铁路国内投资规模将从2010年高峰时期的7622亿元压缩到4000亿元左右。除非国家对铁路投资政策发生大变动,否则铁路设备投资将从2010年的1339亿元高峰,降至700亿~800亿元左右。如果高铁产业不能及时开辟海外市场,这个位居世界前列的自主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可能会蒙受重创。
    对外经贸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为471564亿元,按2011年12月平均汇率1美元兑人民币6.3281元折算,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折合230475亿元,贸易依存度48.9%;出口18986亿美元,折合120145亿元,出口依存度25.5%。全国在出口部门直接就业人数已逾1亿。假如不是由于近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中国贸易依存度指标还会更高。
    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该无视甚或放弃出口市场,因为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未来可行的经济增长模式只能是“价值形态上的中等贸易依存度+物质形态上的高贸易依存度”结合。我国众多制造业占有全球产能和出口额很高比重,进一步加大了我们稳定、开拓出口市场的必要性。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已经降低到目前的不足1/5,我国的幼儿恐怕只占全世界的1/10,但我国工厂生产了全世界70%以上的玩具,广东一省就占了全世界的一半。假如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如何能够消化这样的产能?把自有工业生产能力拱手让人,从而助长自己竞争对手的实力,是不可想像的。
    因此,要推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主要应依靠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来实现,而不应靠压缩出口来实现。
    对于大多数面临国内市场萎缩而亟待扩大海外市场的产业而言,稳定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早已跃居世界最大出口来源地的家电等产业自不待言,就是去年受到巨大打击的铁路产业,20世纪70年代就创造了坦赞铁路这样的输出典范。近年来,依靠高质量、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中国铁路产业开拓海外市场更是业绩斐然。
    中国铁路产业出口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属于单纯的货物贸易;第二个层次是铁路系统的出口,即不仅仅提供机车、车厢、信号系统等设备,而且铺设整条铁路,属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在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层次:中国已经积累了成功经验。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统计体系中,轨道交通装备项目下的出口1994年已达6.3796亿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更登上了百亿美元的台阶,每年出口都远远大于进口,表明中国制造业在此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且持续增强,出口品种包括机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地铁、各种配件等铁路产业几乎所有产品。
    在一些国家,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已经占据了当地市场很大份额,建立了相当稳固的市场信誉;出口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厂商摆脱国内需求意外波动冲击、保持企业和产业平稳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2011年,全国铁路完成设备投资比上年减少87亿元左右,但当年轨道装备出口比上年增长302亿元,不仅弥补了国内需求减少的缺口,而且超出了一截,我们完全有可能打开这块市场。
    因此,力推铁路系统出口,能够将中国在制造业和工程承包两个行业的优势结合起来,铸造更为强大的竞争力,并赢得更高收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