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上高速"显效益

2012-4-26 16: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位于浙江东北海岸的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深水航区,有一条经过精心定制的航路。 
  这是全省第一条海上"高速公路"。 
  从2010年8月1日起定制线路实施开始,1年多过去了,它运行的效果如何?在浙江打造海洋经济强省,海域开发使用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哪些定线制的航路? 
  昨天,在浙江海事局召开的"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船舶定线制实施一周年成效评估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答案。 
  一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海上通道? 
  作为国际航运界针对水上交通繁忙区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手段,船舶定线制是由主管部门用法规或推荐的形式指定船舶在海上某些区域航行时应遵循或采用的航线、航路或通航分道。 
  "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是超大型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的唯一通道。根据定线制规定,从2010年8月1日起,东起虾峙门口外深水航道东端虾峙1、2号灯浮,止于金塘大桥主通航孔北和西堠门大桥通航孔北的50.61海里航道中,船舶必须遵循小船分流、大船分道,各自靠右航行以及过错责任的原则航行。"发布会上,浙江海事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许骐介绍,作为浙江省第一条海上"高速公路",这是目前我国沿海航程最长、通航分道最多、定线制形式最为复杂的规范航路。 
  二问定线制航路给港区带来了什么? 
  在繁忙的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每天大约有3600至3800艘船只来往通行。定线制措施实施一年多来,究竟对港区的航路运行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在未实施定线制之前,经过核心水域的各种大小船舶共用一个航路,通航密度大,多条客运航线穿越主航道,加上易受恶劣天气影响,船舶航行安全饱受威胁。" 
  浙江海事局提供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在未实施定线制前,该海域每月平均事故数4.58起;定线制实施后,每月平均事故数3.46起,事故下降率24.45%。"定线制实施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核心港区水上交通流无序抢道和大小船混杂航行的矛盾,客运、船舶油污染和通航桥梁的安全风险明显降低;同时,船舶进出港航行时间大幅缩短,带动了港口泊位使用效率和港口效益的显着提升。" 
  三问今后还将增加哪些定线航道? 
  在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船舶定线制实施背后,还有一些数据统计上看不到的惊喜:"定线制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核心港区水上交通流无序抢道的矛盾,船舶通行效率提高30%。最大限度地提高集装箱船舶运输效率,吸引更多的集装箱运输公司、航线、船舶进驻宁波-舟山港口,实现吞吐量的增长。"浙江省海事局通航处处长杨卫强介绍,如今,各个国际海港区大多已实施定线制,国内各大港区近年也逐渐实施定线制,与国际接轨。"推行定线制有利于提高宁波-舟山港的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宁波-舟山港的国际知名度。" 
  杨卫强表示,在浙江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大背景下,于繁忙海域实施定线制,将有效改变海域使用上的各种矛盾。为进一步推广这样的成效,浙江海事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打造新的"海上高速公路"。"不久之后,舟山条帚门、舟山浪岗山、乐清湾这三条新的定线制航路又将为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推波助澜。"(本文来源:杭州日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