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反对”遮望眼 巨轮也会“载益”来

2012-4-23 13:2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员 赫荣亮
    国际矿企争夺亚洲市场的竞争正在升级。
    4月12日,巴西淡水河谷(Vale)公司发布消息,准备订造100余艘Valemax巨型货船。一艘Valemax船每年可承运150万吨矿石,鉴于淡水河谷对亚洲的出口量约为2亿吨,市场可容纳100多艘Valemax船。
    过去20年,中、日、韩东亚三国成为全球铁矿石消费主力军。近10年,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除中国将保持高位的铁矿石进口量,印度、东南亚等国的经济发展,亦将拉动钢铁需求,进而消费更多铁矿石。五年后,印度有可能由铁矿石出口国逆转为净进口国。2011年,印度铁矿石出口量已经减少了3000万吨。印度市场供求形势逆转,将影响全球铁矿石格局。
    在世界航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淡水河谷仍逆势投资,执著地建造巨型货船,在于其清晰地看到,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铁矿石消费增长的地区,依然是亚洲。
    巨大的铁矿石消费市场,带动了海运业的高投资,使海运运能大幅提升。以干散货船为例,2008年好望角型散货船全球只有550条左右,到2011年底已经上升到1150条。国际航运业独立咨询公司Clarkson(克拉克松)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船厂完工量为2489艘,为创纪录的1.513亿载重吨。
    海运运能过剩,导致海运费价格大幅下滑。2008年6月,巴西、澳大利亚至中国港口的铁矿石海运费分别为每吨106美元和48美元,而到2012年,这两条航线的运费分别在每吨20美元和8美元左右。与澳大利亚矿石相比,海运费的下滑,使巴西矿运输的距离劣势得以对冲。同样一吨矿石,两条航线的运费价格差,从2008年60美元,降至目前10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52.8%的市场份额,使亚洲成为淡水河谷的全球最大市场。其中,中国占到32.4%。而且,我国进口的巴西矿还在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我国进口巴西矿14273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42%。
    淡水河谷计划通过建造大型货船,降低销往亚洲的铁矿石运输成本,保持巴西矿的竞争优势,争夺关键铁矿石消费市场。这种巨轮,在提高运能的同时,与当前主流船型相比,每吨节省运输费用两到三成。 这也是淡水河谷,在海运形势低迷而且运能饱和的情况下,大手笔投资建造巨货轮的另一个原因。
    长远来看,淡水河谷加大航运投入,中国企业是最大受益方之一。
    2010年以来,运价长期低迷为中国的企业节省了大笔货运费用。如,澳大利亚到中国的铁矿石海运价格长期在10美元/吨左右挣扎,相比2008年运费高点,中澳两地的铁矿石运费就降低了40美元/吨。其他地区降幅更为明显。每年我国进口六七亿吨铁矿石,运费价差就达到数百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需求国,每年节省下的运费相当可观。
    中国应是巨轮的欢迎者,但事实相反。2011年底,淡水河谷首艘巨船在大连港完成装卸,引发国内港口、钢企、造船企业、银行等多方利益主体卷入博弈。2012年1月底,交通运输部发布一项针对超大船舶靠泊码头新规,限制地方港口承接大船靠泊。
    淡水河谷巨船计划难以刹车。成本达到42亿美元的35艘Valemax船将在2013年全部完工。
    面对来自中国航运业的阻扰,目前,淡水河谷除在菲律宾设海上浮动转运平台、在马来西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港口、40万吨超级大型矿砂船的联合体打造外,并没有放弃停泊中国码头的可能。3月末,巴西淡水河谷首席财务官TitoMartins表示,预计在数月内大型铁矿石船队将获得许可在中国港口卸货。说明澳方正积极运作中国市场。
    从全局看,淡水河谷巨轮计划,对中国钢铁等下游企业有利。不能让局部团体的利益诉求阻碍巨轮载来的机会。对于大型船,我们应该抱有开放心态。钢厂应主动参与到矿石运输中来,从稳矿源和降成本出发,建立与矿企的稳定关系,比如港口建设、船只建设、航运等事宜。在巨轮将成为主流的海运时代,提高运能、降低成本,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利好。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宜积极公开论证巨型货轮停靠港口的安全性,并有针对性地对码头建设升级,使港口建设跟上航运需求,保证港口作业安全。另一面,要依据实际需要,对码头港口的差异化建设做好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争抢铁矿石业务和同质竞争,浪费国家有限的资源。
    总之,巨轮航运时代已经开启,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将从中获益,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引导过剩运能为行业服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