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22城市市长聚首台州 共论陆海联动

2012-4-19 12: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长三角地区,沿海城市的机会在哪里?内陆经济如何对接海洋经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上海洋经济的一抹蓝色,将绘出怎样的图景?4月17日至18日,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台州举行,长三角地区22个城市的市长在这座山海之城聚首,会议的主题与台州更是相当契合——“陆海联动,共赢发展”。 
  22城市市长纵论陆海联动 
  17日下午,长三角22个城市的市长开了一个闭门会议。虽然媒体无法进入,但从时间上看,会议从3点半一直开到6点半,超出预订时间半个多小时仍未结束。“看来市长们都有很多话在说。”守候在门外的工作人员开玩笑。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发言人会后向记者透露,闭门会议气氛热烈,务实高效,22位市长在圆桌上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陆海联动、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如何以陆海联动为抓手,推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加快陆海联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合作,等等。 
  “发展海洋经济不是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单个产业的事,而是长三角城市共同面临的课题,要通过海洋经济辐射,促使长三角区域在更高水平上更好地协调发展。” 
  时至今日,长三角城市群的概念早已从长江入海口扩展到苏北的淮安、盐城和安徽合肥、马鞍山等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第二天的全体会议上给市长们提了个建议:眼睛向内,到中小城市、中部地区和中间产业中去寻找发展的空间。同时,长三角各城市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特色,“市长们要考虑什么?自己的城市要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 
  长三角一体化,企业才是主体 
  会场里,记者发现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长三角城市台州商会的会长,他们首次应邀参加这个会议,共同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讨论。 
  扬州市台州商会会长庞朝平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在长三角地区,还是在其他区域经济圈,通过商会合作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搭建城市资源共享的平台,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探索。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政府的强力推动是一个方面,企业的积极参与是更重要的方面。”上海市副市长姜平发言时说,“政府要做的事是因势利导、水到渠成,企业才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真正的主体。” 
  长三角一体化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姜平举例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上海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会参观世博园。这么多人如何接待?要不要新建一批宾馆饭店?世博结束后这些宾馆闲置下来怎么办?“想来想去,最后我们没有建,而是依托长三角这个大区域,让游客们玩在世博,住在嘉兴、住在杭州。游客在上海待一天,在整个长三角地区说不定就待了三四天。上海避免了闲置浪费,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又依托世博效应得到了发展。这个就是共赢。” 
  居民幸福是一体化的最终目的 
  除了开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还公布了2011年度长三角城市合作专课题研究情况。在一系列课题中,杭州市社科院、杭州市经合办牵头的“构建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和南京市交通局牵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治理交通拥堵”两个(专)课题格外引人关注,“构建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的研究成果集成了厚厚一本书。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构建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课题组指出,是为了长三角居民生活更方便、更幸福。课题组的调查显示,长三角居民的个人生活幸福指数最高,得分为“满意”。而房价和日常生活成本是居民满意度较差的两个指标,交通拥堵更是拉低了人们的幸福感。课题组建议,构建幸福生活圈,长三角22个城市可以从城际铁路建设、水源保护、跨区域公交、一卡通工程、互相开放医保定点医院等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来逐步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长三角中心城市治理交通拥堵”课题组则为长三角城市普遍头疼的道路拥堵问题开出了“药方”:建立全区域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区域内的公交同城体系,推动交通管理的创新。课题组还提出了“车联网”概念,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车辆和道路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调配,实现区域内交通信息的共享。(本文来源:今日早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