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难中国稀土出口

2012-4-16 14:1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小到我们平时戴的框架眼镜。大到军事战争中的战斗机、坦克、导弹,都离不开这种物质——稀土。然而,让我们真正关注到稀土的并不是这些用途,而是纠缠不断的国际贸易纷争。近日,本报特约分析师马忠普就此话题接受记者采访,分别从美国发难中国稀土出口、“稀土”产业链以及一场关于“稀土”的博弈三个方面进行了诠释。我报从本期开始将连续三期对其刊发,敬请读者关注。
    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罕见地亲自出面宣布,美国已经联合欧盟和日本,向WTO提起一项针对中国限制稀土、钨、钼等在内的17种原材料出口贸易诉讼。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发表声明说,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此类关键原材料的最主要出口国,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提高了中国以外地区的原材料价格,同时压低了中国国内价格,导致下游生产商面临巨大压力,被迫将业务、工作岗位和技术转移至中国。
    对此,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同一天,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方一旦被起诉将会主动应诉。两天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中方原材料出口管理的政策目标是正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为了保护国内稀土资源,从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取消稀土出口退税,实行出口配额制度;2008年,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进一步严格;2010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首次把稀土列为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名单,并减少稀土出口。
    这期间,发达国家一直抱有微词,多次要求中国扩大稀有金属产品出口,解除出口配额制度。
    2009年6月份,美国、欧盟就将中国铝土、焦炭等9种原材料的出口政策诉讼至WTO,理由和此次“稀土案”如出一辙。2012年1月30日,WTO判定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制度违规。依据是“中方涉案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措施不符合中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有关世贸规则,且未满足保护可用尽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等例外条款的条件。”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担忧,美欧对9种原材料的诉讼只是“投石问路”,在得到WTO的支持后,很有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中华商务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从三个部分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记者:“9种原材料案”胜诉,为此次“稀土案”做了铺垫,您怎么看?
    马忠普:2012年1月30日,世贸组织刚刚裁定完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3月31日美国、欧盟和日本就向世贸组织提出稀土问题,似乎有步步紧逼的意图,想用前期结论铺垫稀土纠纷,说铺垫只是一厢情愿。不论2012年1月30日,WTO判定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制度违规是否符合中国实际,但现在很清楚的是,减少稀土出口问题在性质上与前9种原材料出口问题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稀土包含镧系等17种元素,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历史上稀土矿的国内应用开发迟后。长期以来,国内矿山多头开采、出口竞争,稀土曾经以很低的价格大量出口,也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稀土提炼的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据计算,仅在稀土资源丰富的赣南,如果要对开采稀土等矿产破坏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初步预计资金投入将高达380亿元以上。
    其次,据统计,我国稀土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74%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69%,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锐减到43%左右,目前仅占36%,该数与美国储量相当。美国拥有1300万吨稀土工业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停止了稀土的开采与生产,在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当中,日本、美国、法国和荷兰占据了前四位,数量占总出口量80%以上。其中,又以日本为最大客户,产品数量占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中国被推上了国际稀土惟一主要供应商的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推动全球稀土资源合理开发的基础上,降低中国在国际稀土出口中的比例,实现中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次,为保护资源和环境,中国近年来对稀土资源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了必要的管控措施。虽然我国实行了出口配额,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份,中国累计出口稀土14750吨,全年完成出口配额总量不到60%,美国、欧盟、日本企业也并没有出现“吃不饱”的情况。相反,由于国际稀土价格的上升,推动了一些发达国家发展替代稀土材料,也推动了世界稀土资源的合理布局开发和保护,这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原则,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进步。
    记者:这次“稀土案”中国胜诉的概率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马忠普:要谈稀土之争,中国胜诉的概率需要放到世界经济秩序的大环境和演变大趋势中来认识。中国虽有风险,但胜诉的概率很大。
    从前面谈到的中国前期在稀土开采、生产和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看,中国政府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对稀土资源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系统管控措施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对有限资源管理采取的必要措施,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正确的,应该得到世贸组织支持。
    美国、欧盟、日本三方声称,中国对稀土、钨、钼的出口限制措施违反了WTO规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此类关键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提高了中国以外地区的原材料价格,同时降低了中国国内价格。很显然,希望再次从中国获取廉价的稀土资源是西方国家在这次稀土纷争中的主要目标。
    国际稀土价格上升反映了稀土资源真实价值的趋势,至于国内稀土价格低于国际市场是因为中国的出口配额并没有用完,导致国内价格下跌。实际上,海关已适度下调了稀土出口价格的最低限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稀土市场价格的波动都是暂时的供需关系变化引发的价格阶段性走势特征。从长期看,稀土市场的出口和国内外稀土价格都会步入一个合理范围内,这有利于促进世界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该问题并不需要世贸组织裁决。
    具有上百年工业化经历的西方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竞争和保护本国利益、维护霸权秩序的战略意识很强,发展中国家的在这一点上确实意识成熟的较晚,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即使从稀土国内矿山乱采乱挖、大量低价出口和国内稀土资源、环境资源破坏严重,需要开发保护这个事件过程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西方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战略目的不会改变,他们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决定了稀土纷争不会平息。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已走了很长时间,包括WTO规则在内许多国际秩序以及世界银行等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化国家的利益。能否公平、合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将是一个新课题。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相信世贸规则会在今后的市场贸易博弈中得到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记者:有观点认为,中国税收稍做技术调整从开采环节加征资源税、环保税收,让国内外企业在同一起跑线,可以加大胜诉概率,您怎么看?
    马忠普:从前面两个问题的说明看,中国需要按国际惯例调整税收政策。特别是加征稀土资源税不仅符合国际惯例,也是未来资源出口国家政策调整的大趋势,这可以增加胜诉的概率。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对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和推动世贸组织规则,合理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需要长期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缕清了我国稀土开发、生产和出口问题的头绪。许多重要产业政策正在抓紧实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条路是正确的。争取利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使这些产业政策目标基本实现,增强中国在世贸组织的话语权。
马忠普:中华商务网副总级首席分析师
    新华社钢铁行业特邀分析师
    著名钢铁市场专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