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载诈骗案例与防范

2012-4-15 12: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配载诈骗又称空车配货诈骗,它是一种典型的合同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伪造的身份证、驾驶证以、行驶证等证件,及一个手机号码或小灵通号码与事主签订配货协议,装到货后就逃之夭夭。这种案件涉案价值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破案难度大,而且即使案件破了,受害人的损失也很难全部挽回。

    一、配载诈骗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2007年3月28日,犯罪嫌疑人张贺伟采用伪造的“尹运龙”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与事主鞠洪秀在文登签定运货协议书,骗得一批价值12万余元的苹果,后张贺伟苏州销赃时被抓获。

    案例二:2008年3月25日,犯罪嫌疑人张波伙同刘卫东,采用伪造的“陈兴武”身份证、驾驶证及作案前在黑龙江虎林偷来的货车与文登万通配货站签订运货协议,骗得一批价值30余万元的化工原材料,先把货运到临沂,再通过驳载到另一辆卡车运到江苏进行销赃,后被抓获。

    案例三:2008年6月15日,犯罪嫌疑人张百君经事先预谋,在广东以假名从二手车市场购得一辆货车,在没有办理过户的情况下,从货运市场临时聘请一名司机,先窜到广东徐闻骗得一车香蕉拉到海阳市销赃后,又以同样的手段从文登口子配货站骗得一车苹果(价值13万余元)拉到广州江南市场低价抛售,2008年8月1日被广州市海珠区公安分局抓获。

    二、配载诈骗的作案手法

    (一)犯罪分子利用假证件骗货。这一作案手法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作案手法。案例一中张贺伟就是用自己的照片制作成“尹运龙”的驾驶证、行驶证及车牌,又在诈骗前事先购买好诈骗用手机号码及小灵通号码(用于事主对固定电话较信任的心里,使事主误认为是固定电话),通过市场信息找到作案对象后,用假证件与对方签订运货协议,骗货到手后,就把作案用手机号码扔掉。

    这种手法往往“成功”的原因就是犯罪分子对配载运输这行比较熟悉。当前配载市场大多是通过配货站介绍空车配货,配货站从中赚取所谓的信息费,没有专门的运输车辆和人员,他们主要依靠发短信和黑板告示招揽运输车辆和人员。犯罪分子就是利用这些配载部找车辆和人员运输时,只要提供运输人员的驾驶证、行驶证及一个“固定电话”而往往不会去细查证件的真假,只是打一下对方所提供的“固定电话”,简单问一下对方后,就信以为真的一贯做事方法。虽然这种手法有点老套,但由于配货站太多,经营人员素质又参差不齐,受骗的人还是很多。

    (二)犯罪分子利用盗窃来的汽车进行骗货。这一手法虽然犯罪分子有点冒险,但较第一种的隐蔽性来得深一点。案例二中的张波等人就是使用的这种手法。因为有些配载部除了核对运输人员的身份外,对承运车辆也会仔细核对,对于盗窃来的车,即使用行驶证上的内容和汽车发动机及车架号核对,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用盗窃来的车作案,与买旧车作案,成本会降得很低。

    (三)犯罪分子利用购买真车又聘请驾驶员出面骗货。这一手法的隐蔽性要更强一点。案例三中张百君在幕后策划,卖车的车主只知道对方叫张庆军,买车时约定几天后过户,但是一直与张庆军联系不上,手机号也打不通(买车临时办的手机卡,没有本人的登记资料)让聘请的驾驶员姜明出面与事主签订运货协议、装货,得手后在半路又将姜明借口支开,骗得货物。这种以“真人真车”作案的手法的确让配货站看不出破绽,防不胜防。

    三、物流配载诈骗案件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对配载部的宣传力度。一间门面房,一部电话机,一张办公桌,就可以成立一家配载部,这就是如今配载行业的现状。而且这些配载部大多没有营业执照,不要说经济实力,出了事怕承担责任,就采取躲避的方法,使案件更是难以侦破。

    所以除了对这行业要进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外,更要在平时对他们加强宣传教育,即使赚50元的信息费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签订运货协议时要仔细核对运输人员的身份,运输车辆的真假,检查运输车辆时可以让对方出示养路费缴纳凭证、保险单等,必要时可求助公安机关,对运输人员可以进行拍照录像,所有证件要复印留档。尽量形成书面的运输协议,让对方签字确认。对于那些自己不出面,而让驾驶员出面,更要详细询问。

    (二)加大对此类案件侦破工作。此类案件的特点就是案值大、区域广、线索少。案件发生后,民警往往因为没有线索而无从查起,容易产生积案、压案的情况,带来的就是受害人的投诉,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经侦部门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针对这类案件的特点,加强反诈防骗宣传,联合多警种,各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加强信息交流和配合,充分运用公安侦查措施,开展侦破工作,有效地打击和遏制运输配载诈骗犯罪,惩治犯罪分子。

    (三)交警部门要加强可疑车辆、人员的查处工作。几乎所有配载诈骗的犯罪分子骗货得手后都是通过高速公路运货的,但在高速路上查获的犯罪线索几乎没有,有的在期间违章了,交警也只是根据违反交通法规简单处理完事。案例三中犯罪分子曾因超载被扣下,但后来交警只是对超载行为罚款后就予以放行,并没有仔细核对车子及货物情况。而且,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发现,犯罪分子的车上一般都有多本行驶证及车牌,交警只要稍加认真就可以发现可疑线索了。

    (四)对容易销赃地要加强管控。配载案件中犯罪分子诈骗的货物一般都是容易销赃出手的物品,如水果、钢材等,所以对一些水果市场、钢材市场等易销赃物品场所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案例一中的张贺伟就是把他骗得的苹果让别人代销时,被查获的。

    (五)依靠群众,鼓励群众举报犯罪线索。依靠群众一直以来是公安工作的基础。目前侦破此类案件除技侦协助和案件串并外其他方法侦破的难度很大。发动群众对可疑车辆、人员、物品的举报,可以说是案件侦破成功的一半。案例三的成功破获,群众的举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