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将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2012-4-12 16: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十一五”实现
“四个建成一个培育”
记者:去年省交通运输厅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十一五”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我省“十一五”以来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郑黎明:“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省级投入共5.5亿元,交通基础性信息资源库初步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成效、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实现突破、交通信息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多项工作获省政府、交通运输部的表彰和肯定,有力地支撑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我们信息化工作成绩可以概括为“四个建成一个培育”:一是建成了一张安全可靠、互联互通的交通信息骨干网;二是建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具有影响力的交通网站群;三是建成了一个统一高效的政务办公系统;四是建成了一批实用先进的重大业务应用系统。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二义性路径分析计费拆分、不停车收费系统、港航综合监管系统、船舶免停靠收费系统、道路运输运政管理系统等。在行业应用方面,建设了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成为部省共建物流示范试点省份;举办了中日韩物流信息服务论坛,探索了物流信息服务的国际间合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推进工作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支熟悉交通业务、掌握信息化先进技术、爱岗敬业、能打敢拼的交通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一套交通信息化推进的工作网络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应该说大家都能感受交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变化,但对其缺乏全面的了解,交通信息化在现代交通的那些领域发挥着它的作用?
郑黎明:像ETC、联网收费这样,它所体现的效益十分直观,而且受益人群十分广泛,可以说是交通信息化工作的一个展示窗口。但另一方面,就像前面所说的,交通信息化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项工作对打造现代交通的助推作用也是全方位的。
一是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方面,提升了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长大隧道、高风险水域、重要航段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监控;二是通过强化交通运输市场监管与服务的相关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同时引导各市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了对交通行业市场的监管和培育;三是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方面,通过重点建设了路网监控、车辆监控、水上指挥、交通安全管理等系统,为应急指挥处置提供先进手段;四是公众服务方面,围绕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出行、客运售票,完善公众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交通公共服务水平;五是行政办公方面,通过开发应用各种政务信息系统,提升了机关效能,在打造透明高效和学习型、服务型机关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可以说,信息化应用已渗透和融合到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行效率、运行质量、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交通现代化
记者:今年夏宝龙省长在视察省交通运输厅之前,还专门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视察,之后又到厅里专门了解了信息化工作的情况。如何认识夏省长的这一举动?
郑黎明:夏省长的讲话既是对我省交通运输事业进一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我们交通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夏省长讲话的核心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我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交通。现代交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交通。
比如,针对内河航运,通过船舶动态监管平台可以做到实时统计;再如,通过GPS监管平台,全省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也全部可以做到实时统计、归纳和分析。若离开信息技术,就做不到这一点。目前来讲,科学管理是必须建立在科学手段上面。通过这些手段,从被动的管理到主动的管理,从静态的管理到动态的管理,从事后管理到全过程的管理,从模糊的管理到精准的管理,从单兵管理到协同作战管理。
实践证明,在交通运输行业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公众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因此,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一项事关浙江现代交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把信息化工作摆到怎样的层面都不为过,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现代交通大发展中的作用。
信息化工作
要突出统筹规划顶层设计
记者:夏省长在视察省交通运输厅时,提出交通发展不是差不多了,而是距离现代交通的要求还差很多。这对我省交通信息化工作是否同样具有针对性?
郑黎明:确实如此。我们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客观地讲,我们的信息化工作还处在一个“自然”的发展阶段,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信息化的理解、把握和推进还比较狭隘。
尤其是顶层设计缺乏,各自为政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出台了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但“规划”只是解决了我们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还不能够完全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例如,当前各地纷纷启动智慧交通建设,但对智慧交通的内涵、边界、功能定位、技术路径、载体等尚未开展研究。建设标准不统一,而不是从整合资源、互联共享的角度建设信息化,系统功能大打折扣。
记者:您刚才提到顶层设计,这可以说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词。能否结合具体项目,谈谈对顶层设计的理解?
郑黎明:信息化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定准了技术思路,才能清楚需要进行的工作。
比如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现代物流信息化是一个体系,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主要是解决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业务问题;第二个层面是信息化应用平台,如宁波的四方物流等。以上两个层面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主体是企业,由市场发挥作用。但是这两个层面都解决不了统一标准、集约建设、诚信、行业监管等几个重大的问题,这必须由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来统一标准,最大限度地集成各方的资源,来大力地推进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尤其是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这就涉及到平台的顶层设计,具体我们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个定位要从现代物流信息化的体系建设来把握,我们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顶层,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解决现在信息化的所有问题;第二个定位是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我们必须研究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这是平台的生命力;第三个定位要从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来定位,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对接问题,还有一个信息的交融问题;第四个定位是要体现四大———大项目、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因为我们的信息平台是一个枢纽,是一个国际水平的项目;第五个定位是作为先进技术发展应用的依托平台。
目前,我省在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中牢牢把握两点:一是要充分注重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对系统建设的技术框架、为实现技术路线、项目难点的应对方案都要有深入研究。在设计过程中,要切实破除条块壁垒,充分整合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投入,逐步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二是充分注重标准建设、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一套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是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修订交通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高资源共享、规范建设的水平。
力争“三个率先”
确保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十二五”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郑黎明:“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各个子行业、各个领域。到“十二五”末,力争在交通运输综合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等全局战略性应用上取得明显突破,在全国率先形成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率先建成适应交通转型发展要求的信息化基础服务支撑平台,率先在物联网开发应用技术上取得部分突破,努力建设“智慧交通”,力争成为“智慧浙江”建设中的行业示范,使我省的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记者:为完成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郑黎明:围绕力争三个率先,确保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全力实施“1145”工程,即建设、整合和完善一套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包括整体设计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一致的信息化安全体系、目标导向的信息化建设与测评体系;一组传感网建设体系;四个基础服务平台,包括计算服务平台、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应用支撑服务平台;五大核心系统,包括政务系统、交通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综合安全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