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

2012-3-5 12: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大连是一座以港兴市的城市,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口与城市一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港口的资源集散功能,从多方面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特别是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成为提升大连核心功能的首要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连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04年—2011年,全市累计完成港航建设投资约640亿元,是建国至2003年港航投资总和的12.1倍。2011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40万标准箱,分别是2003年的2.7倍和3.8倍;完成空港旅客吞吐量1201万人次,是2003年的3.5倍;水路运力达700万载重吨,是2003年的4.9倍。 
  港口综合规划体系初步建成。《大连港总体规划》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大连港口岸线规划》、《大连长兴岛港区总体规划》等二十余部港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继编制完成,并陆续由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全市共组织开展了勘察测量、水文测验、模型试验、专项评价等基础性工作百余项。配合规划制定,还进行了《辽宁省港口资源整合战略研究》、《大连市港城互动发展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连港老港区搬迁工作基本结束,大窑湾集装箱码头、30万吨原油码头、30万吨矿石码头、汽车专用码头等一大批现代化深水泊位相继建成投产;大连国际机场两次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全市拥有生产性泊位19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9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5亿吨。 
  海空两港发展实力大幅跃升。全市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8%和16.5%。2011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国内港口第6位、世界港口前10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国内港口第8位、世界港口第20位左右。8年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以百万人次递增,实现了从中型机场向大型机场的历史性跨越。2011年的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 145万人次,居全国机场第4位。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航线数量分列全国第1、2、3位。 
  口岸管理和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面推行大通关工程,在全国率先将共建和谐口岸引入大通关工作领域,社会对大连口岸社会评价满意率保持90%以上,口岸通关效率继续居于东北地区首位。长兴岛港、旅顺新港、庄河港和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等正式对外开放,承接大连港老港区搬迁转移、对服务东北经济有重要作用的多个泊位实现口岸开放试运行。辽宁电子口岸平台在大连正式开通,一大批口岸通关信息项目得到广泛应用,大连口岸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港航服务能力显着提升。大连航运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建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船舶交易市场等3个专业化市场和航运金融研究院等3个软实力研究院成立,东北地区首个航运指数—大连航运运价指数对外发布,东北地区首只由地方政府主导发起的投资资金—大连港航产业基金设立,辽宁省首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地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大连港集团财务公司挂牌,建设银行物流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落户大连。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大连港已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超过50家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建立了港航运输或经贸合作关系。大连国际机场基本形成了通往国内主要城市和国际重要城市的空中航线网络。烟大铁路轮渡、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金窑复线电气化铁路和长兴岛铁路正式运营,多个东北内陆港项目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2011年铁海联运集装箱量位居全国第1位,以大连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快速建设,有力拉动了大连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2011年,大连经济总量迈上了“三个六”新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1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增长30%。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在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来源:东北新闻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