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报废车变“校车”的幕后推手?

2012-3-31 14:5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李卫卫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河南汝州,大量报废车被某些不具备任何资质的 “家庭作坊”拼装后重新流入市场。其中不少都被学校和幼儿园购入,作为校车使用。而据当地公安部门披露的数字:汝州市在用的421辆校车中,有80%以上都是手续不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无牌无证、逾期不参加检验的改装、报废车辆。
    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不但让我们感到一阵阵的“后怕”,更让一连串的疑问随之而来:在国家高度重视校车问题,各地全力清查校车安全隐患的当下,这些本应报废的车辆,是如何被拼装出来?又通过何种渠道被学校顺利采购?如何堂而皇之地载着学生上路行驶的?
    事实上在我国,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按照相关规定属于特种行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质才可经营。而在汝州,除了一家合法的报废汽车回收公司之外,还有绵延10公里的非法生产拼装车的一条街,不少作坊甚至将自己的“产品”摆放在路边招揽顾客。
    但是,对于如此大规模,而又公然的违法行为,当地的相关部门却似乎熟视无睹,并未对其进行监管和取缔,以至于非法拼装在汝州大行其道,甚至为其赢得了“中国三汽”的“美名”。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由于当地相关部门的“纵容”,才使报废车在汝州有了“生长”的土壤,从而也为非法校车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货源。
    而对于作为“消费者”的众多学校和幼儿园来说,为何要在明知车辆是报废拼装车的情况下,还义无返顾地采购?说到底还是一个价格的问题。
    据了解,一辆经过翻新拼装之后的小客车价格一般在1.3万~1.8万元之间,而新车则需要十几万元。于是,在低价诱惑之下,一些经费紧张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为了解决学生的上下学难题,开始采购这些翻新的报废车来充当校车。
    虽然我们可以指责这些学校的相关领导不负责任。但很显然,作出这样的选择,对于学校来说也有着自己的“无奈”。所以,汝州的校车乱象,同时曝露出的还有一些地方在校车采购上存在的资金不足窘境。
    其实这并非是一地的个别现象。对此,有人士甚至认为,如果资金的问题不解决,那么在《校车安全条例》和校车新国标出台之后,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对于那些“高标准、严要求”的校车,也很有可能“可望不可及”。即便是通过财政拨款或者慈善捐助的方式获得了新校车,学校能不能“用得起”也是一个问题。
    由此看来,要想让学生们彻底远离“报废车”,用上真正安全的好校车,除了需要工商部门补上监管漏洞,从源头上掐断报废车非法改装和交易的渠道外,还需要交警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使报废车一旦上路,无处遁形。
    而更重要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不断增加对校车的财政投入和保障力度,让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所有学校都能买得起、用得起标准校车。这样一来,包括报废车在内的一些廉价校车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