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规模扩大 发展潜力明显增强

2012-3-31 14: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陕西省统计局
    编者按:统计调查系统充分发挥着经济社会发展“晴雨表”的作用,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现代物流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物流业发展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国家、区域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统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物流运行情况,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大量翔实、有价值的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它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决策的信息保障。经陕西省统计局授权,本报现将陕西省“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集中发布。
“十一五”时期是全球经济形势极为不寻常的时期,面对严峻的国内国外形势,陕西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实现了较快增长,为陕西物流业提供了较大市场和发展机遇,陕西物流业在政府积极推动、行业规划出台、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的条件下,物流需求规模持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为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物流保障。
    一、经济快速增长是物流业发展的推动力“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投资、消费等均保持了良性增长态势。“十一五”末陕西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0123.5亿元,为2005年的2.6倍,实现翻番,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投资规模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扩大,投资总量年均增长34.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4个百分点。经济实力的日趋增强,使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推动了陕西物流业不断发展。
    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形势出现波动,但随着国家一系列和陕西省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出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仍取得了可喜成绩。工业企业是物流业主要需求主体之一,快速增长的工业经济给物流业带来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十一五”期间,陕西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421.8亿元,年均增长24.8%。同时,消费及外贸进出口增势未减,“十一五”期间,陕西消费规模继续扩大,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5.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1%。持续增长的社会消费需求有效地促进了陕西资源与商品的流动,为商贸物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13.9%,而陕西增长0.9%,2010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20.8亿元,比2005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21.4%。外贸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对国际物流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陕西物流业快速发展。
    二、物流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面对陕西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陕西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一)物流规模快速增长,物流需求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物流业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社会物流总额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8880.1亿元,是2006年的2.5倍 (按现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25.7%,当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物流需求系数)为1:1.86,即每1个单位GDP产出,需要1.86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比2006年提高0.21个单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需求增长加快。
    从物流总额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以及省外购进额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96%,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和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占全省物流总额的4.0%。工业作为物流需求主体,“十一五”期间工业品物流总额累计达到11090.7亿元,比2006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3.4%;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陕西省进出口仍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十一五”期间进口货物以及省外购进额累计达到7035.1亿元,比2006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30.7%。
    (二)物流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贡献作用增大。“十一五”期间随着社会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物流业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全省物流业累计实现总产出4875.0亿元,2010年,物流总产出1198.0亿元,比2006年增长55.6%,年均增长11.7%;累计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880.7亿元,2010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730.3亿元,比2006年增长70.4%,年均增长14.8%,2010年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8%。
    (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物流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成品油价格逐步攀升,尽管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659.1亿元,比2006年增长62.6%,年均增长12.9%。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3%,比2006年下降5.2个百分点,物流总体运行效益不断提高。
    从全省物流总费用结构看,2010年运输环节总费用占全省物流总费用的64.9%,其中铁路、公路运输费用占运输环节总费用的75.4%。2010年保管环节费用占全省物流总费用的25.4%,比2006年提高9.8个百分点,其中仓促费用占保管环节费用的26.8%。
    三、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较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不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有力推动了陕西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完成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090.4亿元,比200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29.5%,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2.7%。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911.7亿元,比2005年增长3.0倍,年均增长32.3%,一批重大铁路、公路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成,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仓储邮政业完成投资44.2亿元,比2005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48.5%,仓储物流渐成规模。2010年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134.5亿元,比2005年增长98.6%,年均增长14.7%,为商贸物流打下坚实基础。
    (一)铁路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加快铁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铁路运输网络,形成了“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网。201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450公里,比2005增长了20.4%。省境内电气化铁路比重上升,达到3061公里,占到77.4%,比2005年提高14.7个百分点,铁路运力明显增加。2010年,全省铁路货运量2.1亿吨,货物周转量1329.1亿吨公里,比2005年分别增长68.9%、46.7%。作为承载物流行业主要运输的铁路运营,“十一五”期间,以西安为核心,陇海铁路为轴线,依托“一线两带”配合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关中城市群建设的铁路客货集散中心,在榆林、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安康、汉中、商洛市以及神木、绥德、黄陵、韩城等建设客货运输集散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全省十四个铁路客货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此外,为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群建设及陕北能源化工产品输出,包西复线、太中银铁路的建成极大推进了这一地区货运及周转;阳安、襄渝复线的建成,拓宽了作为陕南主要枢纽的汉中、安康地区沿汉江大运量客货运输出省通道,陕西逐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物资集散地。“十一五”期间,陕西省铁路进入“高铁时代”。郑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有效地提升了铁路运能,实现铁路运输客货分离,成为连接我国中西部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实现了货物运输向现代化、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的飞跃,为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陆港,为实现陕西省物流的海铁联运提供可靠保障。
    (二)公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全省道路运输投入不断加大,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以及农村公路捷报频传,面貌一新。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8亿元,2010年投资总规模突破500亿元,达到539亿元。2010年年末,全省通车总里程达14.7万公里,比“十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公路货运量7.7亿吨,货运周转量1195.9亿吨公里,比2005年分别增长1.3倍、4.8倍。其中,2010年高速公路里程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3000公里,达到3403公里,位居全国第七。5年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03公里,年均通车420公里,先后建成了秦岭终南山公路特长隧道、西汉高速公路、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连霍、京昆、包茂、福银、青银、青兰等国家高速公路省境内路段全部建成;“十一五”期间,全省干线公路中新增一级公路480公里,二级公路132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干线公路总里程比重提高至60%,全面建成关中公路环线,改造一批干线公路重要路段,使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其中新改建通村沥青(水泥)路7万公里,全省83.7%建制村通上沥青(水泥)路。全省路网规模持续增大,公路网络的通达性已有显著提高,为货运通道网络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三)民用航空干支线结合相得益彰
    “十一五”时期,陕西省加大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民航航线里程和网络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西安机场为主干线,延安、榆林、汉中、安康为支线,干支线结合的机场网络格局。2010年,全省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为63.3万公里,比2005年底增长30.2%,年均增长5.4%;航线条数358条,比2005年增加28条。全省民航机场货邮吞吐量15.9万吨,比2005年增加7.5万吨,年均增长13.8%;支线机场货邮吞吐量714.1吨,比2005年增加617.8吨,年均增长49.3%。其中,咸阳国际机场重组成立西部机场集团,形成了“枢纽+支线网络”的区域航空发展格局,2007年咸阳国际机场枢纽工程改扩建完工,大大提高了机场的运输能力。新建第二跑道和第三航站楼,强化了国际航空港和全国大枢纽机场地位。同时,努力拓展国际航空货运、客运航线,相继开通了西安经停深圳-曼谷、新加坡等国际航线,有效提升了国际可通达能力。全年出入境人员达30.1万人次,货物3200吨。陕西省航空运输业取得的突破性发展,促进了陕西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陕西省发展航空物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管道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管道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陕西省输气管道有6条,输气里程910.5公里,比2005年增长33.1%,输气能力400千万立方米/年,比2005年增长60%,输气量218千万立方米/年,比2005年增长1.02倍;输油管道延展长度从2005年的1169公里增加到1533公里,增长31%。管道运输已基本建成了纵贯南北、延伸关中东西两翼、覆盖陕北和关中大部分地区的输气干线网络,为陕西省物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物流企业发展较快,物流园区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物流能力明显增强,物流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快递业务发展迅猛,特别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陕西物流业发展出现新局面。
    (一)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十一五”期间,随着陕西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基本上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服务模式构成的物流企业群体。一是加快由传统的运输、仓储向综合型物流企业转变;二是民营物流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部分企业进入全国大型物流企业行列;三是部分生产或商贸企业的物流公司,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始向社会扩展,并逐渐发展成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截至2010年年底,陕西省物流及运输企业共3000余户,货运营业户13.7万户,货运场站、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经营户1.5万户,其中10辆以下的企业1.2万个、个体运输户12.4万户;拥有50辆以上的货运企业数为575个。企业总体数量较多,以中央企业为主的大型企业、省属企业为主的中型企业数量比重虽小,但已逐步呈现专业化、规模化趋势。陕西拥有A级物流企业34家,其中4A企业10家、3A企业12家、2A企业12家,涌现出西安贝斯特、海纳物流、西安亚欧物流中心、宝鸡西部物流、榆林三愚煤炭集运公司等数家龙头企业,为全省货运企业集聚运营及商贸物流提供了条件。 (未完待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