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土壤” 助推中远船务转型升级

2012-3-2 10: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据南通电视台报道,在国内,南通中远船务并不是第一个涉足海洋工程领域的企业,但如今它却成为了中国海工绝对的龙头企业,在手订单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南通中远船务总经理倪涛认为,这离不开南通地方政府的超前谋划和大力支持,如果没有南通这片适合中远船务生存的“土壤”,中远船务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高度。
南通中远船务地处长江边,原先的厂区面积仅有23万平方米左右,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厂区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加之公司提出要新上海工项目,场地、政策、资金等都成为了企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政府在得知这一信息后,迅速给予了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政府的协调推进,中远船务南通厂区的面积经过几轮扩建,达到了38万平方米,为企业进军海工领域,提供了必要的场地。 与此同时,南通市先后出台了《船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海工船舶及重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有利于海工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鼓励中远船务等企业转型升级。
庄建军是公司副总经理,上世纪80年代就进厂工作,可谓是南通中远的元老。他对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是了然于心。
南通中远船务在进军海工前,以修船为主,技术含量相对偏低,而海工建造却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此我市科技部门给予了中远船务很大的支持,帮助他们迅速转型升级。当企业刚开始研发首个海工产品--圆筒型海洋钻探平台时,市科技部门就积极介入,协助企业联系科研院所解决技术难题;当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时,又积极帮助申报专利;当开发新品时,又协助引进研发团队,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也离不开科技部门的大力推荐。
土地、政策、资金、科技等全方位的支持,让中远船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转型,避开了因国际航运量大降对船舶业形成的正面冲击。同时,南通市委市政府又高瞻远瞩,与企业共同决策,在启东长江入海处为中远船务规划了百万平方米的海工新基地。经过四五年的发展,这里已成为中国海工产业的中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