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仓储物流业转变增长模式

2012-3-18 14: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陈文
    宁波保税区仓储物流企业经过2011全年运作,经营情况总体良好,在立足自身特点的情况下,突破了传统的增长模式,形成了转型升级的趋势,使其更好地寻求核心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创造了历年最高的税收成绩。
    增长模式变革 保税区仓储物流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大手笔在2011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几笔。首先,兰羚钢铁收购欧琳厨具厂房,扩大了投资规模;其次,前程物流和海盛仓的新库房双双投入使用,使保税区的可用仓储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扩张,并且仓库等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再次,高新货柜注册资金从2772.45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购置土地108000平方米,主要从事大连和郑州期货仓库的扩容,并为以后申请上交所金属期货做好充足的准备。
    产业延伸 丰盛食品从原先单一的鱿鱼产品到深海金枪鱼的捕捞、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形成了水产品行业有效的横向延伸;兰羚钢铁收购欧琳厨具厂房,是其在做大、做强钢铁业务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本、技术上的优势进行产业纵向延伸的新的尝试。
    保税区企业在维持现有业务的情况下,在产业横向、纵向都实施了扩张战略,形成了多元化经营,给予客户更多的选择,降低了经营风险。既扩大了企业自身的规模,也带动了保税区产业的延伸。
    政策支持 2011年保税区管委会也对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出口加工区为沃茨的回迁,扩大了20000平方米的厂房,让企业在更加优惠的政策下经营;在管委会出台的相关仓储改造措施的鼓励下,太平仓升级为钢结构月台式仓储;高新货柜在管委会的支持下,2011年推出了质押等金融衍生产品。
    在管委会对仓储企业服务提升的同时,物流企业自身得到了提升,也使其为客户带来更多的选择、服务层次也得到了提升。
    所有的这些进步,为保税区仓储企业带来欣欣向荣的发展,使得大物流产业的税收得到有效提升,也预示着保税区仓储企业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统计数据表明,以往保税区仓储货物原来以大宗原材料、生产资料为主,其比重从90%降到2011年的60%~70%,其余的货物是由生活消费品占据。
    由此可见,保税区正在经历仓储企业业务单一向多元、小规模向集团化、产业点向产业链的转变。仓储企业的转型,也表明了保税区经济正在从投资、出口为主导的传统增长模式,转为投资、出口、消费等拉动GDP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增长模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