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上海先行先试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的提案

2012-3-18 13: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全国政协委员 杨健
    2009年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上海港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浦东机场空港,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港三区”联动工作启动。
    整合后的“三港三区”定位更加明确,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根据规划,洋山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实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仓储租赁、期货交割等多层次业务;外高桥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开展国际贸易等货物和服务贸易功能;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
    上海综合保税区201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目前,综合保税区注册企业1万多家,实际运作7000多家,还有更多企业和项目不断入驻综合保税区。下一步外高桥保税区将借“国家进出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力争发展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进口贸易基地。同时,加快推进离岸服务贸易世界级创新,形成以国际产品第三方检测维修服务为核心,以离岸金融、研发外包等为重点的高岸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最后,依托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积极探索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升级。
    两年来,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平台、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点,上海综合区贸易功能不断拓展,口岸环境继续优化,从外高桥港区到洋山深水港的100多公里黄金岸线上,新一轮的先行先试改革不断推进,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的需求日益迫切。
    近年来,我国大陆不少沿海发达地区,都在积极向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在本地区试水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大力拓展国际贸易功能。纵观、比较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及客观地域条件等,笔者以为,上海更具有率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通行原则、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
    事实上,上海对自由贸易园区发展转型的探索已有基础。上海曾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第一个保税港区,在保税区建设上积累了成功经验。上海综合保税区从本质上讲也是高立在国境内的特殊贸易区域。它在关税、进出口税以及部分监管措施上实行了特别安排,比如境外货物入区免税或保税,区内生产交易免增值税、营业税等,也具备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的一些特征和条件。但与世界公认的自由贸易园区相比,上海综合保税区目前在外汇管理、货物监管、企业建立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远没有达到国际通行自由贸易的便利化程度。诸如区内企业不得在区外开立外汇账户。区内外资企业不准在区外设立分支机构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由贸易的进行。相比较而言,上海综合保税区比起大陆沿海其他口岸地区更具有准自由贸易园区的要素和条件,已经形成了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雏形。
    笔者认为,当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海正致力于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是最本质、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及要素条件之一。为此,建议:
    一、国家相关领导部门对上海先行先试探索自由贸易园区的努力予以支持和指导。支持上海率先启动探索上海综合保税区向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支持上海积极开展离岸贸易试点,并从外汇管理、货物入出区监管、税收政策、贸易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实现贸易、投资、金融和运输四方面的自由化,在中国大陆率先建成与国际惯例更加接轨、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
    二、上海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2011年11月10日在上海浦东召开的“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的重要契机,充分运用大会的成果,深化与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区的比较研究,按照国际通行的一流水准,研拟、完善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整体规划和项目推进计划。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