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黄金水道”水涨船高

2012-3-13 19: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10日,一艘5000吨级集装箱货轮驶进长沙港,成为该港有史以来接纳的最大吨位货轮。“该货轮装载271个标箱进港,如果用国际集装箱专用集卡汽车运,至少需要135台汽车;如果用火车车皮拖,那得用271个车皮。”昨日,正在码头起吊集装箱的长沙港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的连续降水,让长沙航运人总算松了口气,大家都盼着不要再出现去年的四季连旱。  本月初开始,湘江长沙段水位开始上涨,摆脱低枯,加上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10月将开始蓄水,多方利好聚集,湖南的“莱茵河”——湘江水运将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黄金水道”将流金淌银。
  连续枯水:7个月航运损失8000万
  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来,只要一进入枯水期,湘江河床裸露,就连城市供水也频频告急,让人即使在时下丰水的季节里也记忆犹新,航运曾经多次遭遇的厄运如梦魇一般缠绕着湘江水运业和水运人,“一年两头枯”,尤其是去年四季连旱,湘江航运更是经受着三轮枯水位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以来的整整7个月,湘江长沙段水位平均处于25.35米~26.35米之间,低枯水位使航运跨年生产所受制约超过历年。湖南远洋运输公司、上港集团长江物流湖南有限公司、长沙捷安航运有限责任公司、长沙畅通物流有限公司四大船舶公司,超千吨级以上货轮全部只得调往长江至湘江运货进湘江最下游港口,由社会中小型船舶担任“二传手”,进出湘货物在长沙新港中转。
  “损失超过8000万元。”长沙港一位航运专家说,“湘江超长枯水期,对航运、港口相联系的企业有三大直接影响,即运输成本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减少,货源弃水走陆流失多;货主的水运成本增加。”
  成本比拼:水运只有陆运五分之一
  “只要湘江水枯,超千吨级船舶进出长沙段都只能装5~6成载。受水位制约,500吨级船舶都无法进出株洲、湘潭港。来自重庆、湖北、江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外省籍的大型船舶进不了湘江。减载、加载,加载、减载……只得如此倒腾于大船与小船之间,最终‘豆腐盘成肉价钱’,每吨中转费用比直达要增加20%~30%。”一大型船舶运输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湘江水枯时,只得站在岸上,眼巴巴地看着“肥水”流向公路和铁路运输。
  “一台经海关监管的国际集装箱专用集卡汽车,只能装载2个标箱,长沙至上海普通货物的集装箱,目前市场汽车运输价格一个集装箱在6500元左右。如果走水路,长沙至上海普通货物的集装箱运输价格只需1250元左右。”长沙畅通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宏与记者算了一笔账,集装箱水运与公路运输价格对比,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8月上旬至今年2月,浏阳、醴陵大量出口美国、西欧、非洲国家和地区的烟花国际集装箱,因要赶上海港班轮船期,先陆运至最下游港口装船发运,不但给外贸出口增加陆运物流成本,而且给上中游港口货源造成较大的流失。长沙港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该港共发运16019标箱烟花,2010年减少到8735标箱;2011年下降至3455标箱,仅为水位较稳定的2009年的46.36%,成为该港投产以来发运烟花最少的一年。
  枢纽提升:“靠天吃饭”有望打破
  不管是枯水还是丰水,湘江航运仍是“靠天吃饭”,不过随着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今年10月开始蓄水,这一局面有望打破。
  “大坝正常蓄水位29.7米,将高于26.35米的湘江千吨级航道设计水位3.35米,航道提升等级,超1000吨级船舶将干支直达畅行。”枢纽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程竣工后将形成长120多公里的库区,把长株潭沿江两岸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带状的滨水区域,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位库区城市群。
  “除改善滨江生态环境,促进水上旅游业等外,受益最大的当数航运业,枢纽建成后湘江120多公里河段可全年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全国内河现代化的长沙港也将受益诸多。”市地方海事局局长易田宏介绍,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政策,与湘江2000吨级航道建设相匹配,充分发挥长沙港霞凝港区主枢纽功能,该港三期工程经有关部门批准,调整为6个泊位中的5个从1000吨级(兼顾2000吨级)调整为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
  另外,记者从湖南株岳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获悉,湘江2000吨级航道建设一期工程(株洲至城陵矶)建设项目,湘江营田以下至城陵矶81公里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于2011年10月开工,今年10月后,城陵矶至株洲航段将提升到2000吨级船舶通行,加快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下游有效通航能力的配套建设。可以预计,未来的湘江航运受水枯制约的“瓶颈”将被打破,湖南的“莱茵河”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优势能更好地凸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