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桥隧占80%

2012-3-13 19: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站在奉节山头往巫溪方向望去,起伏的群山,连绵不绝。一条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在山峦里穿梭,隐约可见——那就是全长46公里的奉溪高速公路。 
   “桥隧占比高达80%!”交通部门的人介绍,这是重庆有史以来建设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该公路于2009年12月开工,将力争今年底建成通车。  
   究竟有多难?2月15日,记者来到奉溪高速公路,一探究竟。寂静大桥上演“高空芭蕾”   
   高耸入云的桥墩,一头扎进土里,另一头,工人们在约10平方米的作业面上施工。每人身上都系着安全带,在钢架、索道间翻越、攀爬、行走,脚下是万丈深渊。 
   这是记者在寂静大桥施工现场,亲眼目睹的“高空芭蕾”。 
   寂静大桥位于奉节县康乐镇的深山峡谷中。要到这里,须从奉节出发,在一条狭窄的黄土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虽然大桥长度不过500多米,但由于山形陡峭,桥墩很高。最高的2号桥墩离地114米,高度能排进重庆公路桥梁前三。 
  “桥墩越高,施工难度越大。”E2标项目经理黄运平告诉记者,这些桥墩每次只能施工4.5米,然后一节一节向上推,“人和材料都只能靠塔吊吊上去,越往上走难度越大。” 
   奉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从奉节到巫溪全程不过半小时。巫溪到主城,将实现4小时内通达。目前,重庆高速集团及一线建设者们正全力以赴。黄运平说,为此,工人们春节也没有好好休息,大年初四就上工了。 
  洞隧道推进中惊现大溶洞 
  奉溪高速公路羊桥坝隧道位于巫溪境内。按照惯例,隧道均是左右两线同时施工,然而羊桥坝隧道,右线施工热闹非凡,左线却冷冷清清,毫无动静。 
  记者走进左线隧道,前行约1公里后,一排高过头的钢筋网挡住了去路。前方竟然别有洞天——借助探照灯的光线,一个巨大的溶洞出现在眼前。 
  记者看到,溶洞大致呈现椭圆形,岩壁凹凸不平,洞内比较干燥,没有听到流水声,但间或有石头从高处掉落发出沉闷的撞击声。据勘测,这个溶洞长160多米,宽200多米,地上部分高约80米,地下深40米。 
   “刚发现这个溶洞时,空气里布满了水雾,根本看不清楚。春节前,隧道另一端打通后,空气流动,水雾才渐渐散去。”E10标技术员孙运国告诉记者,当时,他曾拿着电筒、火把,靠软梯下到洞底,刚走了十几米,就遇到上面掉石头,只得返回。 
   “这样大的溶洞,实在罕见。”孙运国称,最近几天,地质勘察院将再次进场勘测,具体处置方案要等勘测后才能确定。 
  71米长的“螺丝”稳固山体 
  与羊桥坝隧道不同,孙家崖隧道遇到的“拦路虎”是大滑坡。 
  孙家崖隧道位于奉节境内,全长3255米。目前,左、右线分别还有1025米、480米未打通。“按计划,隧道早就应该完工了,但我们却遇到了全路段最大的滑坡。”E1标项目总工程师张志军告诉记者。 
   滑坡究竟有多大?勘察数据显示:滑坡体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整个隧道的进口地段全部处于滑坡体内。 
  “如果没有滑坡,每天可掘进3至4米,现在每天只能前进0.5米。”张志军说,由于怕“惊”了滑坡体,施工时不能放炮,只能靠人工一点点掏。即使这样,仍有可能引起山体滑动,造成隧道变形,已经成型的隧道甚至都可能功亏一篑。 
   为了攻克这一“拦路虎”,经专业设计院研究,目前施工方已经按新的处置方案,给滑坡体打入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相当于给山体上“螺丝”固定。张志军介绍,这个“螺丝”非比寻常,抗滑桩深71米,相当于二十几层的高楼。在中国公路建设史上,如此深的抗滑桩还从未有过。 
  渝新欧铁路开创了内陆出口贸易通道向西的新格局,但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仍需要多样化的综合物流通道支持。  
   如何用好用足长江黄金水道这一先天优势资源,让它在新的时代为重庆增添更多开放活力,则是其中的一大战略要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