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锡柴:科技驱动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2-3-10 17:4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许武英
    2月18日的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入口处,大红的锡柴“厂长嘉奖令”夺人眼球,名单榜前则挤满了来这里参加一汽锡柴第八届科技大会的锡柴职工。在当天的“锡柴第八届科技大会”上,锡柴拿出百余万元奖励了45位科技先进、41项科技成果、132篇优秀科技论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陈波宁、高波获得“科技功臣”称号;华京、季正发、蒋伟群获“特别贡献奖”。
    一汽锡柴之所以拿出重金奖励科技人才,是因为依托科技创新,自主开发出的奥威系列产品不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而且打造出了一支掌握柴油机先进技术的研发团队,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自主研发体系,成为目前国内同行业中排量跨越最大、功率覆盖最宽的系列化柴油机生产企业。
    锡柴厂长钱恒荣在科技大会上说:“企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创新,创新竞争靠人才”。的确,正是产品、创新、人才,推动了锡柴的快速发展。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
    人们常说,决战在市场,决胜在产品。近年来,锡柴围绕行业的发展、政策的变化、用户的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满足了产品多样化、需求个性化、技术全球化、市场细分化的用户需求。
    锡柴以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了“重、中、轻”全系列覆盖的产品格局,特别是在重型发动机上,更是为一汽集团的自主事业,解放公司加速上量作出了突出贡献。奥威8升、9升、11升、13升机连续投放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市场保有量已达38万台,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2009年,CA6DM柴油机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0年,CA6DM2-42E3柴油机获得“2010年绿色动力金奖”;2011年,“高品质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三年来,锡柴还在产品升级换代上对标国际先进、对标主要竞争对手、对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差距,以不同方式进行产品创新,闯出了一条多技术路线的新路。在国Ⅲ、国Ⅳ系列机型上采用电控共轨、集成单体泵等多种配置,大大延伸了产品的配套范围。采用多种技术路线完成了轻型车用发动机的全系列布局,在国内首家实现了小马力柴油机机械泵向电控单体泵的升级,用最经济、最合理的结构,实现了从国Ⅱ到国Ⅲ的排放升级。
    锡柴把开发节能、环保产品作为重要战略来抓,搭建了F、L、M、N四大天然气发动机平台,开发了我国功率最大的车用天然气发动机,开发了4DL1-26E5H柴电混合动力发动机,采用先进的电控双离合器单轴并联中度混合技术,使柴油机动力性增加30%以上。用四缸混合动力柴油机代替常规六缸柴油机,城市工况下整车油耗降低达到20%以上,排放从国Ⅳ升级到国Ⅴ,实现了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重大技术突破。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竞争实力
    自主决定命运,创新引领未来。多年来,特别是近三年,锡柴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进步的主旋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首先,创新思路。在2010年召开的产品战略研讨会上,厂长钱恒荣提出了“技术创新——企业命运的抉择”这一重要理念,全厂大干自主的氛围更浓,科技创新的步伐更快。科技人员围绕“跟随型”向“领跑型”转变的目标,确立了主攻方向,在技术平台搭建和核心技术的掌握中,站在前沿,取得实效。
    其次,创新产品。锡柴在奥威产品功率向上的开发过程中,更注重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技术的优势构筑产品的优势。其中与一汽技术中心联合开发的奥威11升发动机(6DM),不仅具有完全的自主产权,还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2010年,锡柴的新品产值贡献率达到了78%。
    再次,创新技术。围绕市场搞创新,对标对手搞创新,面向国际搞创新。三年中,先后成功研制两级增压车用发动机、柴电混合动力,在国内首创内置EGR技术。电控技术、振动噪声分析、顶置凸轮轴缸盖、发动机制动技术、省油技术也相继取得突破。目前锡柴拥有的核心技术已达50多项。
加快科技人才培育实现人才兴企
“市场竞争,人赢则赢”。锡柴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以待遇留人、事业留心,岗位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为所有员工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为使科研人员掌握世界发动机前沿技术,锡柴将研发人员送到国际知名的发动机研究所进行学习实践、将国外发动机专家请到锡柴,与科技人员进行专题交流,使科技人员始终在对新技术的渴望中找到前进的动力。在薪酬管理上,锡柴向科技人员实施了倾斜政策,通过评聘非领导职务的核心人才的形式,给技术人员以职业发展通道,在三年一次的科技大会上重奖科技功臣、重奖科技成果,给研发精英以自豪感和荣誉感。
    给人才展示才华的舞台,人才还给锡柴精彩。目前,锡柴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名,省级专家2名,市级中青年专家1名,一汽集团高级专家11名,一汽集团专家12名。锡柴科技人员忘我工作、创新创造,三年来,仅科技降本产生的效益就超过1.8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