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质量为 何不过关?

2012-3-10 17: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李卫卫
    近来,“熄火门”在云贵地区的不断上演和持续发酵,把本来就颇受公众诟病的“两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再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报道,今年2月份以来,在昆明和贵阳等地,接连发生多起汽车发动机异常故障。而这些集体“抱病”的汽车,虽然品牌各异、型号不同,但是“病症”却如出一辙——积炭过多、怠速抖动、加油熄火,引起发动机故障乃至损坏。如此蹊跷的情况,让人们齐齐将“熄火门”的“病因”指向油品质量问题。
    而与此同时,有网友发帖称,通过对比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的93号汽油,发现其颜色竟迥然不同。一时间,有关“国内成品油质量不过关”的质疑不绝于耳。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指责,“两桶油”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澄清,称运往各加油站的油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并且通过了当地质监部门的检测。其言下之意是要表明,自身油品并不存在问题,所谓“熄火门”另有他因。
    有意思的是,就在澄清声明发出后不久,就传出
    “两桶油”开始大力收紧外采渠道,暂停从
    社会单位采购汽油的消息。原来,为了弥补
    自有资源的配置缺口,同时获得更
    高的利润,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年都要从部分国有石油企业、地方炼厂,甚至民营贸易商处购入一定量的成品油。而少量供应商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甚至会在成品油中添加芳烃等化工品制成调和油,然后出售给中石油和中石化,从而为油品质量埋下隐患。
    这样说来,这些外购的油品似乎就是油品质量问题频发的“罪魁祸首”。但是,作为采购方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似乎也难逃把关不严的“罪责”。正是因为他们的“纵容”,这些实际上达不到国标要求的油品,才能够顺利地通过检测,堂而皇之地进入流通领域,流进消费者的油箱。也正是这些让众多车主蒙受损失的不合格油品,却让“两桶油”赚取着每吨比自产油高出近千元的利润差价。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两大石油巨头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以致监管不力,这才引发了油品质量问题的频发,致使“熄火门”发生。而从更深的层面分析,还是因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成品油批发和销售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
    在这种垄断机制下,“两桶油”既是油品的产销者,同时也是油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和监管者。而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其市场行为自然很难受到有效的约束。因此,发生为了自身利润牺牲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样看来,要想彻底杜绝油品质量问题的发生,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石化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之外,破除目前国内成品油领域的垄断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才是根本之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