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重要支撑

2012-2-8 14: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前,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再次强调了保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性。业内专家解读认为,农产品供给关乎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流通不畅是目前困扰农产品供给的重要障碍,需要以科技手段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最终走活农产品流通这盘棋。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不仅再次对准了农业,而且把焦点放在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上。业内专家就此解读,农产品供给和流通工作关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大局,而科技则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支撑。 
  流通不畅困扰农产品供给 
  自2004年至今,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9年聚焦“三农”。其中,保障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村消费更被提升到战略高点。 
  之所以要如此重视农产品供给,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境内人口以及境外游客增加,中国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而目前的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供给却未能与之相匹配,比如大豆、棉花等农产品每年还得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当前的农产品供给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保证农产品供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起到缓解通胀的作用。 
  尽管保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但也不能否认,我国仍存在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不规范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农产品供应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郑宇洁表示,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完善,中间环节较多,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中间物流环节的规范难度,使得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低、损耗大。不仅如此,从种植、流通到销售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尚不规范,各环节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无法真正保障供给的稳定性。而农产品产销脱节以及部分地区“卖粮难”、“卖菜难”等问题的出现,也直接导致了农民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进而影响了农产品供应。 
  农产品流通提效靠科技 
  当前,如何走活农产品流通这盘棋,保证农产品供给? 
  洪涛指出,一方面要减少制度性流通成本和其它非正常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对于难以降低的流通成本,应当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使正常的成本下降,最终把价廉物美的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仍然非常大。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比如因为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中国果蔬流通腐损率达20%~30%,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四五倍。另外,肉类、水产品的流通腐损率也分别达到12%、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