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延伸”战略下的第三方物流

2012-2-5 1: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张西林周萌
    受限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聚焦并延伸”是大行业、小公司现状下物流企业进行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需要先选对方向(聚焦)、然后再发力(延伸)方能成长壮大。
    物流业现状
    大行业、小公司
    物流行业的特征之一是大行业、小公司。根据中国物流年鉴提供的数据,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97万亿元,较当年GDP的需求系数为2.9;物流业增加值为23100亿元,占GDP的比例为6.9%。从各项数据来看,均是一个大行业。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行业的参与者均是小公司。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前50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756亿元,但仅占全国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的9.9%,“分散度”高可见一般。从物流环节来看,“集中度”低这一特征也很明显:2008年仓储企业数量17416个,平均从业人数不足30人,但分享的是一个3000亿元市场(2008年数据),单位企业的收入不足亿元。
    分散度低的原因在于物流行业自身的复杂性和进入门槛偏低。就货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来说,其包括采购、发货、通关、运输、仓储、配送、库存管理、包装等等。不同的下游行业对于物流需求亦不同,物流环节和下游行业的相互交错形成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格局。由于没有太多的政策限制,国企、民营均可进入(且以民营为主),行业的进入门槛偏低。以仓储行业为例,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据全部仓储行业数量的59%。
    聚焦&延伸
    物流业现状下的必然选择
    受限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聚焦并延伸”是大行业、小公司现状下物流公司进行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需要先选对方向(聚焦)、然后再发力(延伸)方能成长壮大。从量、价两个维度提供一个思考框架。聚焦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个是下游行业、一个是物流环节。延伸具备同样的含义,亦需要从下游行业和物流环节两个维度进行延伸。
    量、价框架下,选择物流业务量大、物流企业议价能力高的行业拓展业务。从选择进入的行业来看,从行业层面的分析框架如下:(行业分析框架:外包需求和议价能力量维度)
    一、物流外包需求包括存量需求和增量需求两部分。(1)存量需求——现有不同行业的存货水平、行业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以及物流外包需求的差异性(专业化OR差异化)。具体说来,存货水平越高的行业,同等条件下物流外包需求以及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要高于存货水平偏低的行业(如:服装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存货管理需求要高于石油化工行业);行业涉及的供应链愈复杂,专业化要求高进而外包物流的需求愈高(如:电子产品的配件种类多,所涉及的供应商及利益相关方多,物流环节外包的需求要高于供应链条相对简单的食品加工行业);物流外包需求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物流网络化还是专业化的需求,比如对工程物流来说,对专业化的要求就高于家电物流对专业化的要求,相反,家电物流对于物流网络化的要求则相对高于工程物流对网络的要求。
    (2)增量需求——行业成长性与行业的变革速度。成长性越高的行业,意味着其产业规模扩大的空间越大,所需的物流支出将会随之增长;进而可以支撑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达到所需的规模。因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新兴行业的物流企业成长起来的机会要远远大于基于传统行业的物流企业(如钢铁物流企业和电子物流企业)。行业的变革速度(包括新运营模式的出现、新产品的产生等)越快,行业对于专业化的要求则越高,辅助性的业务(如物流)则外包的需求越大;新运营模式的出现本身亦会诞生新的物流外包市场(如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将许多商品的销售搬到互联网,则因此诞生了新的物流需求)。
    二、议价能力。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毛利率水平决定了外包服务提供商在面对客户时是否具备足够的议价能力。
    (1)行业集中度越低,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强。物流活动有个基本原则:“物流活动发生在谁身上,就由谁承担物流责任。”除非特定情况,一般来说均是供应方(上游)承担物流责任,进而选择物流服务的供应商。因此,在行业集中度越低的行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议价能力越强(如:利丰在服装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议价能力则较强,原因之一在于服装原材料供应商分散,市场的集中度低)。(2)客户所在行业的毛利率水平越高,其能够提供的物流外包价格会越高。从行业整体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业集中度与毛利率看似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本质上我们认为:二者均是由行业的发展阶段、行业的需求属性(属性之一:需求价格弹性高的行业OR需求价格弹性低的行业)以及行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如:服装和纺织,前者毛利率29%,后者毛利率14%;仅从毛利率这个角度来说,服装行业物流外包的需求高于纺织行业物流外包的需求)。
    三、聚焦环节上,这个取决于下游行业对于供应链的理解和物流环节自身对于公司的重要性。根据C·小约翰·兰利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在全球地区的调查发现,有近40%的公司认为物流是其公司的核心能力,他们不会选择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从物流环节看,运输、仓储和通关业务选择外包服务的占比最高,占比均在54%以上;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运输环节,有90%的比例均会选择外包运输环节的服务 (见表1)。选取行业计算机、家电、通讯设备、服装
    在上文提出的分析框架下,我们选择了五个具体可供分析的指标,分别是:收入增速、毛利率、存货周转天数、库存占总资产比、管理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究的对象是基于申万研究行业分类标准下的申万研究所二级子行业(剔除第一、三产业,共计45个二级子行业)。指标本身并不尽完美,但希望能引起一点思考;并且,在五个指标的框架下呈现的行业也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哪些物流企业能够在哪个行业成功,是由诸多动态因素决定,并不是简单地将五个指标进行组合就可以得出答案如下:(电子及食品医药行业物流外包的比例最高)
    根据博科资讯的数据,电子通讯及家电和食品医药行业物流外包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53%和57%。 (见表2)
    我们现在用上述5个指标来分析下申万研究标准下的二级子行业(共计45个子行业)。根据我们提出的5项指标,我们将45个子行业重新划分为4大类:第一类是最适合物流外包的行业(共计11个二级子行业)、第二类是较适合物流外包的行业(共计11个二级子行业)、第三类是适合物流外包的行业(共计14个二级子行业)和第四类最不适合物流外包的行业(共计9个二级子行业)。最适合物流外包的行业包括白色家电、计算机应用、通讯设备、电气及专用设备等。这几个子行业具备几个共同的特征:行业增速超越平均增速(行业增长的速度越高,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空间越大)、毛利率水平均处于整体行业的前25%行列(行业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物流外包价格,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而言是一个“吸引力标准”,于行业自身而言是选择物流外包能力的体现)、库存占总资产的比例以及库存的周转天数均位于整体行业的前25%(在制造成本降低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库存水平较高行业的物流成本成为企业新的“开源节流”方向)、管理和销售费用率均较高(这意味着行业的供应链条复杂进而相关的销售管理费用率较高)。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理由(见表3)。
    (作者单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