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根本上解决钢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2012-2-27 13: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孟鹏飞
    目前我国钢铁物流产业存在散乱无序、物流成本高企等诸多问题,在第五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汪晓秀对此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要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推行信息平台和物流基地一体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使钢铁物流体系有序高效运行。
现有钢铁流通体系亟须变革
    他说,目前我国新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大宗生产资料)流通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当中,流通行业整体多而散、小而乱。例如,我国7亿吨的钢产量,将产生超过35亿吨的物流量。如果仅通过成千上万的贸易商来实现巨大数量钢材的销售及流转,没有系统有序的体系,难以保证产业链的高效运转。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市场,在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始终处于被动。
    重要原因之一是,铁矿石进口的无序化,众多铁矿石进口贸易商单兵作战、恶意竞争,没有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原材料流通体系。
    此外,汪晓秀还认为,我国的钢材流通销售模式也存在弊端,不利于产业链整体费用的降低。我国各大钢厂的营销模式主要是以贸易商区域总代理为主,总代理下面又细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这种模式有利于钢厂规范销售渠道,但却无形中增加了流通环节,增大了产业链整体费用。
    而且,从钢厂到终端用户,每一次流转都伴随着一次交易的发生。钢厂的资源通过很多的流通环节,最终整合配置给不同的终端企业。这种“多对多”的模式,无法实现集中交易,难以降低成本。
三措并举解决行业顽疾
    面对上述问题,使钢铁物流体系有序高效运行已经成为全行业面临的难题。
    汪晓秀表示,要解释上述问题,就必须从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三个方面做起,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解决行业流通秩序混乱的局面,就要通过规模化的集聚效应来支撑和有效配置资源。汪晓秀认为,通过大型流通企业整合各大钢厂的优势资源,通过规模化运作,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区域内形成话语权,建立健全区域钢材市场交易体系。
    其次,嫁接生产厂与终端用户的直接对话通道,只用一次交易就能实现产品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转移。解决现有钢材流通销售模式中“多对多”的局面,就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将多对多变为一对多,这就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交易网络化,使信息完全公开、对称。交易网络化也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再次,想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费用则需要在规模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高度集约化。通过建立大园区、大基地,做到集中仓储、集中加工、集中配送,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仓储、配送、加工与信息网络等功能集约,实行一站式物流服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一体化运作改变供应链模式
    不过,在汪晓秀看来,单纯地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无法解决网上批量交易的两个核心问题——社会的诚信度和交易的真实性。
    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网上交易并不完全相同,生产资料更注重质量,而生活资料则注重价格。例如,钢材产品,施工单位要承担质量终身责任,用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产品往往无法得到质量保障,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常有发生;同时虚拟化交易的性质也使更多的投机者有机可乘,往往没有交割,对钢铁产业链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汪晓秀认为,要平衡发展交易和交割,必须处理好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实现商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
    他建议,发展钢铁电子商务要把信息平台和物流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运作。通过基地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通过基地交割确保交易的真实性。
    有了物流基地的存在,客户在平台上成交后,实物在基地的交割有保障,卖家不用担心收不到钱,买家也不用担心拿不到货,平台的公信力可以大大提升,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每一笔交易都有真实的背景。交易前物流基地为钢厂提供仓储服务,交易后物流基地为用户提供加工、配送服务。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也推动了产业链的多方共赢。
    因此,实现信息平台和物流基地一体化运作模式将推动产业链的多方共赢。一体化运作还将转变传统的钢铁供应链模式,实现基于现货的钢材等大宗生产资料网络化采购及销售,构建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引领钢铁行业分销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新型商业流通模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