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何时才能真正姓"公"

2012-2-24 15: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内公路收费问题长期以来为公众所诟病,虽有强大的民意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声疾呼,但这一顽症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成为多年以来民众难以释怀的心中之痛。媒体时时曝出的“世界上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内地”、“某条高速公路10年前就还清贷款,却表示收费没有期限”等新闻,虽不时激起一片骂声,但现实却是依然故我。
公路既然姓公,就属于公共事业的范畴,是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公路不能以谋利为主。国务院在《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早就明确提出,公路事业的发展应坚持非收费为主。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等5部委2011年5月下发的通知里也强调“公路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
当然,由于历史原因,当初一些公路是靠贷款或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兴建的,需要还贷,因而要收费。这大家都理解,但是要有期限,不能无休止地收下去。可公众往往并不知晓还贷需要多少年,每年所收过路费用到哪里去了。
现实生活中,一条路只要开始收费了,似乎就绵绵无绝期。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中的95%、一级公路中的65%都是收费公路。其中很多还是超期收费、超量收费。于是在公共产品领域,催生出了一个超过房地产业的暴利行业。这在生活成本高企、百姓感到钱很吃紧的当下,怎不让公众痛心疾首呢。
很多人都在质疑:高速公路公司,用国家的土地资源,生自己的财,这种模式的合理根据何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欧国立说,“不管是收费还贷,还是经营性公路,这个模式并非可以无限期使用。在还完贷款或者实现前期回报之后,应该逐渐作为一个准公共产品,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
媒体也曾披露过,其实,这高昂的过路收费,很大部分是用于养人去了,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超级提款机”。所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治理公路三乱现象,每年都在开展这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但却始终得不到根本的改观。
于是,这场各方利益的博弈还在无穷期地进行,但公众的利益却仍在无休止地受到损害。因为高速公路的暴利,不仅让有车一族痛苦不堪。而且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也由此推高,高物价也就应运而生了,从而让所有百姓都要吞下这颗苦果。
就在刚刚过去的去年岁末,公众才看到一条盼了多年的好消息: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在收费23年之后终于停止收费了。可国内19家上市高速公路公司毛利率超过房地产,甚至直追那让百姓望而兴叹的茅台酒的现实,让老百姓等一下子清醒了——那还只是一个个案而已,要真正让公路回归到公共产品的本来属性,恐怕还“路曼曼其修远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