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拥抱黄海的“龙头”——临海高等级公路连云港段建设纪事

2012-2-17 16:3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最北端,东临黄海,既有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称,又处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地位。“十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四沿”战略,位处沿海、沿东陇海线交汇点的连云港成为江苏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地区。2009年6月,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决定修建一条投资180亿元、全长526公里的临海高等级公路。该项江苏公路建设史上单体最大的工程已于2010年6月开工。其中全长111公里的连云港段建设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投资数额巨大。 
   面对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连云港市交通人开拓创新,奋力争先,正以“勇当拥抱黄海龙头”的不可阻挡之势,破解筹资难题、勇闯筑路禁区、力克深淤路段,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截至2011年底,连云港段已累计完成投资25.64亿元,占总投资的63.1%,为临海高等级公路于2013年底全线贯通作出了巨大贡献。 
  破解筹资难题 
   临海连云港段对于该市的沿海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地质环境极其复杂、桥梁众多,据初步测算,全长111公里的临海连云港段若全部新建投入资金逾50亿元。而该市正处新一轮跨越的起步阶段,用钱的地方太多,以致市财力对公路建设难以“照顾”,除省补资金每公里800万元外,所有缺口资金须地方政府及交通部门开拓思路“找米下锅”。为加大筹资力度,用好有限资金,该市决定由市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业主单位,董事长孟庆东担当市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以下简称“市临海办”),具体负责工程筹资与建设重任。压力之大真可谓是逼“巧媳妇”要做“无米之炊”。 
  “知难而进”是连云港交通人不变的本色,开拓创新成为其唯一的选择。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投资,该市在规划临海连云港段线路时,就巧妙地把“十一五”期末只修建成功一期工程的省道242线、省道226线,以及国道204线的部分路段、计83.9公里归并为临海连云港段的共线段。换言之,只须投入部分资金对共线段进行“再加工”,使其与临海高等级公路技术标准一致,便“大功告成”。此策使临海连云港段的投资总额大幅下降至40亿元。 
  40亿仍然是一笔为数不小的资金,唯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市临海办将临海连云港段按管辖地域划分为8个建设责任主体,分别由各区、县、开发区政府负责筹集配套资金。“自家孩子自家抱”使“各路诸侯各显神通”。赣榆新建段全长22.4公里,总投资约10.1亿元。该县经济实力较雄厚,且尝到了筑路促发展的甜头,2011年完成投资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6%,累计已完成投资3.1亿元。市本级配套资金缺口5.6亿元,相关部门以烧香支河岸码头低产盐田为资源,向江苏银行作抵押解决了5亿贷款问题。灌云段虽然只有11.9公里,但投资高达4.5亿元。而该县财政乏力,甚至连征田拆迁的资金也难以筹措,工程建设曾一度陷入困境。然“天无绝人之路”。灌云段全线通过拥有15万亩地的灌西盐场,这家以晒盐、养殖为主的企业,深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对今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不但自掏腰包300余万元,先期支付了清场、征地、房屋拆迁以及120余根杆线迁移等费用,而且把自备的生产道路提供给施工单位使用。灌西盐场场长王德志说:“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是地方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相信临海公路建成之日,便是灌西盐场腾飞之时。”为保证工程建设,该县政府已初步决定拿出1000亩土地让县交通局运作,以筹集后续资金。 
  市临海办主任孟庆东因身兼连云港市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考虑问题更是着眼长远。他最清楚市委市政府“主攻沿海,决战徐圩”的战略部署与临海公路连云港段的走向,故请求市政府在占地290平方公里,拥有84.9里海岸线的徐圩地区,优先以最低市场价格购买至今仍然是盐田滩涂成片、芦花盐蒿丛生的8000亩盐碱地“库存”起来。徐圩地区如同当年上海的浦东,发展前景广阔。公路建成之后,沿路的土地价格肯定与日俱增,“钱”途无量,然后以土地作价入股企业经营,每年的红利便是该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前期亦可以“库存”的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解决临海公路建设资金的燃眉之急。这种以“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资产,资产促进资源升值”的创新筹资模式,已吸引了不少期盼捷足先登徐圩地区的企业家。如浙江一民营企业正与市交建公司洽谈,意欲投资36亿元在徐圩地区兴建石化、物流、仓储等企业,市交建公司以基础建设作价入股10%,预计每年收益可达一个亿用于交通建设。 
  挑战筑路禁区 
  翻开连云港市的筑路史,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204国道连云港段以东不适宜再建公路,原因是这条国道的前身是海堤,以东地区是从淤泥沉积的海滩演变而来的,越是临海淤泥沉积越深,筑路越难,书本上称之为“筑路禁区”。2003年建成的汾灌高速公路原计划沿海修筑,无奈受地质困挠,被迫改线到204国道以西。2010年建成的连云港至临沂高速公路虽有部分建在204国道以东,但10多公里的里程全部以高架桥梁形式通过。 
  临海高等级公路唯有沿海修筑才能发挥先导作用,勇闯“筑路禁区”成为无法回避的难题。全长22.4公里的赣榆新建段部分路段距海岸线仅30米,线路经过处均为由滩涂改造而成的养殖塘,淤泥深度9米左右,没有可利用的“硬壳层”。由于临海地区的淤泥呈流塑状,故无法彻底消除,常规的“清淤筑基”办法难以实施。如何处理好软土地基,控制好工后沉降成为保证临海高等级公路工程质量的首要。好在连云港山场碎石资源丰富,市、县临海办在总结前两年242省道、204国道赣榆段采用“抛石挤淤”处理软基基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科学试验,决定再加上“浅层换填”、“超载预压”等办法制服软基。该项施工工艺就是先将养殖塘排干晾晒,再按一定深度下挖--一般下挖0.5米至1米,然后利用山场碎石进行回填。回填过程中严格控制石料的粒径和级配,利用机械进行分层摆放,每层60公分;每层碎石须经过压路机辗压6遍以上,每压一层需测一次弯层,直至合格。“抛石挤淤”深度一般要达3米以上,淤深处甚至要达到5至7米,每公里路基须填入石料高达12万方至15万方。路基初步成型后再进行超载预压使其定型,最终形成路基的“人造硬壳层”。 
   即使如此严格,但仍不能保证路基沉降的稳定。建设者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决定“以时间换质量”--即在初步成型的路基上先铺筑简易路面,让路基经受实车的考验,这样既满足了当前交通的需要,又为路基沉降趋稳赢得了充分时间。据负责工程建设的市临海办副主任江舜银介绍:“让实车辗压路基半年以上,即便有问题也便于修复,待全线路基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永久性路面铺筑。” 
  据悉,采用“抛石挤淤”方法于2009年底建成一期工程的242省道、226省道,其中约73.8公里与临海高等级公路共线,其简易路面已被实车辗压近两年,路基已基本趋于稳定。约19公里的赣榆新建段“浅层换填”、“抛石挤淤”工作已于2011年6月基本完成,共抛下石料近300万方,现正在进行超载预压。路基沉降观测数据表明:沉降量比较稳定,且均在设计规范以内。 
  力克深淤路段 
  但是,临海公路连云港段并非所有的软基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便能奏效。灌云段全长11.9公里,民国初期,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淤泥深度达18-22米,含水量高达5%,深层淤泥呈流动状。确定路基中心线时,一位工作人员身陷淤泥不能自拔,最终抛绳系腰,在众人的相助下才得以脱离险境。清理路基时,一辆挖掘机因操作手去吃午饭而停止作业,谁知饭后体积庞大的挖掘机“失踪”。起初有人疑为被盗,再仔细一看,原本应高高在上的挖铲竟趴在地面,挖掘机已全部陷入淤泥。此后,挖掘机作业时不得不在履带下铺设钢板。如此恶劣的地质环境若采用“抛石挤淤”,如同钻入填不满的“黑洞”,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从理论上讲,灌云段最理想的施工办法是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通过,但普通干线公路的建设资金注定灌云段无法效仿高速公路,以资金优势化解质量风险,经济欠发达的灌云县亦难以承受高昂的工程配套资金。省、市临海办邀请专家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决定约6公里的深淤路段采用打水泥搅拌桩的形式通过。可是,当下筑路市场上的施工队伍大多拥有单向搅拌机,有效深度只有15米,无法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以致广州、南京等地不少施工队伍来了之后又知难而退。 
  时不待我,唯有创新。省、市临海办将这一难题作为科研项目交由东南大学、省交通科研院研究,最终决定对单向搅拌机的动力头进行改进--通过双发动机驱动内外套杆进行双向搅拌。因为功率加大了百分之五十,钻孔深度可达到20米以上,而且双向搅拌机搅拌次数增加一倍,水泥与泥土的搅拌均匀性更好,“隐蔽工程”的质量会更加稳定。 
   无奈好事多磨,在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那就是钻机作业时,由于机身的自重和振动出现了下沉,严重威胁作业的安全。这又是软基作祟。建设者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采用“石灰压泥吸水、固化钻机基础”的办法稳固机身,使钻机作业得以顺利进行。目击施工现场,20多台改造成功的双向搅拌机正在深淤路段日以继夜的作业,现已打下合格的搅拌桩6万多延米。 
  据灌云县临海办主任张军介绍:“灌云段软基淤深为全线之最,若处理成功,则标志着全线软基难题已被攻克。”省临海办常务副主任宋国森亦多次亲临灌云段指导工作,曾言:“临海公路灌云段建成,则连云港段建成,连云港段建成则全线建成!” 
  据悉,灌云6公里深淤段需实施双向搅拌桩总量高达230万延米。目前,施工单位正在加快钻机改造以推进工程进度,力争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如果说连云港市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那么拥抱黄海的临海高等级公路便是绵延千里的“龙骨”。“龙骨”坚挺舒展,“龙头”便能高昂有力,且带动“龙身”飞舞腾飞。深谙此理的连云港交通人抓住江苏沿海开发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正竭尽全力打造临海高等级公路连云港段,以便让沉睡千年的江苏千里海岸线早日焕发青春活力,成为江苏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