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促贸易结构调整

2012-1-9 16: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年之际,捂紧了钱袋过节成了欧洲消费者无奈的选择。根据西班牙消费者联盟的预测,民众在这个圣诞新年假期在餐饮、礼物、装饰品上的平均消费将下降17%。   然而,他们并不是唯一感受到了经济“寒流” 。在中国义乌,尽管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圣诞用品的出口订单比2010年增加了约10%左右,但是真正赚钱的企业并不多。
  “工人工资、店面租金、原材料无一不涨,稍不注意,最后就亏本了。”这是义乌企业主的原音重现。目前全球50%~55%的圣诞用品来自义乌。
  当价格优势渐渐消退时,“中国制造”还剩什么?作为经济增长重要一极的出口贸易是否还能延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其他国家仍难取代。
  2011年9月国际货币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将实现4.0%的增长,发达国家增长1.6%,发展中国家增长6.4%。与IMF 6月的预测相比,这一次分别下调了全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可见全球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
  尽管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预测也都低于以往,这些预测为2012年的世界经济定下了增速放缓的基调。在这个背景之下,与世界经济成正相关关系的世界贸易增长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尽管商品与服务的净出口自2009年开始,对中国经济增量的贡献开始呈现为负数,但由于其涉及的产业领域广、生产环节多,因而其仍是维持中国经济存量的重要动力之一。
  贸易放缓不完全是需求减少
  融资难度增加、贸易保护加剧是促成贸易放缓的主要成因
  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跌至-10.7%,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回升至12.8%,是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年度增长率。鉴于全球经济前景的暗淡,IMF预计2011年世界贸易增速将放缓至7.5%,接近2007年的增速,基本维持在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贸易放缓未必完全是因为需求减少,2011年有几个现象是值得关注的。
  尽管整体放缓,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却显著好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12.3%下降到2011年的6.2%,下降6.1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13.6%下降到2011年的9.4%,降幅为4.2个百分点。进口方面,2011年发达国家进口增速大幅下降,从2010年的11.7%下降到5.9%,而发展中国家进口增长率从2010年的14.9%降至11.1%。同样,发展中国家将维持更加强劲的进口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将维持相对高的增长率,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从而带动进口增加。
  这一趋势表明,未来一年,发展中国家仍是贸易增量的重要来源,但是发达国家作为传统市场的疲软可能导致整体外需依然不旺盛。
  另一方面,贸易融资风险上升,全球贸易融资成本上升。
  作为反映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泰德利差,从2011年8月~10月期间上涨了2.5倍,一般来讲,当泰德利差上行时,则显示市场风险扩大,市场资金趋紧,银行借贷成本提高,也连带提高贸易企业的借贷成本。这显示,由欧债危机引发的银行业危机开始影响贸易融资。尤其随着巴塞尔Ⅲ协议的实施,要求银行进一步压低杠杆率,由于贷款短缺以及银行监管较紧,贸易融资已经深感压力。
  根据世贸组织的估算,全球约有10万亿~12万亿美元的贸易融资业务在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支持。2009年至今,不断下降的贸易量中约10%~15%的降幅是贸易融资供应量减少造成的。高位徘徊的失业率会导致贸易保护进一步加剧。所以现在看贸易的问题,其实质也是金融的问题。
  2011年贸易下滑背后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来自于贸易环境。 2011年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这成为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借口。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前9个月,中国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50起,涉案金额达30亿美元。IMF预测,2011年和2012年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将会分别达到9.2%和9.1%,2012年美国和欧元区将分别达到9.0%和9.9%。这预计会致使2012年各国一定会出台更多的保护本国就业和产业的政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