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教育:多方突破 重在创新
2012-1-7 7:5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张颖川
2011年我国物流教育与培训事业不断开拓发展。为推荐院校教育学以致用,不断开拓各类技能大赛;为推进职业教学改革和科学发展,引入集团化的产业运作模式;为强化物流专业学科建设,把 “物流管理与工程”正式列入 “管理学”;为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强化推广从业资格认证。
2011年,对我国物流行业的教育与培训事业来说,是坚实而厚重的一年,一路走来,可圈可点,而其最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突破与创新上。
物流大赛 不断创新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各省市组织的综合或单项赛,这些不同组织形式、内容的物流大赛自举办以来,在2011年不断创新、亮点频现,成为物流教育领域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大赛的举办,也成为物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首先是5月份举办的“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本次大赛的最大特色是比赛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赛冠名企业顺丰速运不仅为参赛团队提供大量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还为参赛队员提供到顺丰企业实地调研的机会,顺丰速运还积极参与到评审工作中来,这是以往比赛所不曾有过的。与往届大赛不同的是,本届大赛案例编写工作是由来自不同高校、企业、行业组织人员共同执笔编写,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士指导,共同完成,标志着物流设计大赛逐步走向成熟。
同样是物流设计大赛,2011年11月19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决赛在北京工商大学落幕。与上届不同的是,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何明珂提出本次大赛采用开放式命题,让参赛选手们围绕生鲜农产品的城市物流配送给出自己的方案。本次大赛的主题前所未有的结合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看物流技能比赛。据了解,从2010年教育部批准进行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开始,2011年6月份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龙工杯”现代物流技能比赛已是第二届。此次大赛与2010年相比,在团体赛的基础上增加了叉车技能比赛和物流单证单项比赛,涉及的内容完全按照物流一线操作技能和管理岗位对一线人员的技能要求,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这也大大强化了学校和学生对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
集团化教学 逐渐深化
集团化教学,这一教育理念近年来在物流教育领域虽然有所呈现,并有一定的实践成果,如2007年成立的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2008年成立的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和2009年成立的成都市现代物流专业职业教育集团。但物流教学和培训的集团化运作,长期没有被教育主管部门列为专项课题来研究。而在2011年,这一教育形式不断得到深化,并被逐渐上升到战略高度。
在2011年8月份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即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
而在2011年9月份举办的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发展对话活动中,“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更是被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物流人才培养,进而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引起了政、产、学、研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还将教育集团化列为做好共同推动职教改革创新十大任务之一。而就在前不久,江苏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联盟在南京成立,这也是物流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化的一个有力体现。
当然,伴随着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日渐显现。记者了解到,职教集团在推进集团化办学中,由于目前行业、企业的参与面还不够宽,参与度还不够深,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大多数企业成员仍停留在到学校选人、用人的层面;另外,由于职教集团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松散联合体,存在政策和体制上的局限,很难实现统一号令、步调一致;同时各成员均为独立的法人单位,且体制不同、隶属不同,利益很难完全一致。这些问题都有待做进一步探索与调研。
专业建设 获得突破
2011年,“物流管理与工程”正式列入“管理学”门类下专业大类,物流专业终于名正言顺。而在此之前,物流专业一直在大类专业目录门前徘徊,不能归于“正统”。
2010年,面对进入一级学科目录困难较大的现实,教指委提出了在交通运输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目录下,增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的思路。
推动“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进入大类专业目录这项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值得欣慰的是,此项工作得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均致函教育部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支持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将“物流管理与工程”列入“管理学”门类下专业大类。
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工作广泛征求全国各行业、政府部门、院校和专家的意见。从管理类专业反馈情况看,其中18%的意见与物流专业设置有关,建议并支持物流专业列入专业大类。这也说明了物流学科建设的影响力和得到的认同。随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管理学学科组召开专家会议,对“管理学”门类下设的专业大类和具体专业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在这次会议上,教指委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这一系列工作,都客观上推动了“物流管理与工程”列入“管理学”门类下专业大类,而这对于完善我国物流教育体系建设、促进物流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工作和教指委工作计划,推动高校物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物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物流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中国物流学会和教指委决定,共同在全国高校开展物流教改教研课题立项工作。据了解,该项工作自2008年6月启动以来,在3年的时间内,全国共有157所院校的207个课题申报立项,课题涉及专业建设与改革、物流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教材建设与改革、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经专家匿名评审,共确定192个课题列入“物流教改教研课题计划”。2011年4~6月份,教指委和中国物流学会对列入“2010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计划”的56个课题结题验收,共确定38个课题完成结题。为完善物流专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资格认证更加规范
目前,我国已有3000多所职业院校开办了物流专业,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分层次物流教育体系,接受物流教育的在校生突破100万人。但由于专业基础比较薄弱,而且更多物流专业建设偏重理论教学,在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实施双证书政策,即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取得具有含金量、得到行业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占据物流从业人员80%~85%的物流岗位一线从业人员也亟须提升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需要相关的培训认证。
在这样的形势下,2010年7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出了物流员级别职业资格认证,使得我国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得到不断完善。而在2011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龙工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中,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进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同时,也推出了物流员知识体系的考试认证工作,同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结合起来,得到所有参赛学校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在2011年10月份,随着中物联物流员职业资格认证智能化考试的推出,使得我国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更加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中物联物流师培训认证工作推出以来,在教材建设上也不断得到改进,已经完成了两次教材改版,2011年第三次改版工作也得到顺利推进,目前教材改版工作基本完成。改版后的教材更贴近企业实际需要,更注重技能素质的培养,得到了广大职业院校学子、物流一线从业人员的广泛欢迎。
上述一系列工作的推出,在完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广大一线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引领物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从而使得物流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中物联的物流师培训认证得到了有机衔接。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