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由政策驱动转向以应用驱动转向

2012-1-4 17: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范围广阔的物联网在2011年率先突围。在经历了2010年的疯狂扩张和虚火旺盛后,2011年物联网行业更加务实,推动物联网逐渐由概念落实为丰富便捷的应用,由政策驱动转向以应用驱动,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开始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把脉开方”,引导物联网产业标准先行,突破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近日,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组工作组正式发布了首批传感器网6项标准征求意见稿。作为中国物联网行业第一个应用标准,这在中国物联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徐建平亦透露,发改委已启动了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并将规范市场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在政策和相关产业链的合力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正由虚到实,逐渐趋向市场发展的核心层面。 
  政策利好物联网遍地开花 
  作为新兴产业,物联网发展伊始必然更多地依靠政策驱动。2011年,物联网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为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资金方面,4月,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管理办法,设立首个物联网专项基金,该基金“十二五”期间发放5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的切实投入,使政府对物联网的支持真正由虚变实,有力地带动了各行业、各省市、各地方政府对物联网的资金支持。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撰文提出,鼓励各类资本向物联网集聚。 
  除国家层面的支持外,各地政府成为物联网建设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省市出台了物联网发展规划,争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联网示范工程。 
  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探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推动物联网应用崭露头角。2011年,三大运营商争相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手机支付、一卡通等,为自身的业务转型提供了范本,也培育了用户习惯,引导了消费需求。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中国各地劲刮“智慧”风。在运营商与各地政府合作建设的智慧城市规划中,物联网成基础和重要环节。政务、校园、物流、市政、商业、企业等行业的诸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成为推动城市信息化的推手。 
  短板待解,信息安全凸显 
  《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亿元的规模。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在现实中却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这与当前行业处于初始阶段,许多短板亟待破解密不可分。 
  第一,物联网概念炒作不断。一些地方存在借助物联网概念圈钱圈地、无序发展等现象。全国90%以上省份都把物联网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第二,信息安全意识不足。物联网作为连接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的系统,其中数据感知等层面,都潜藏网络安全隐患。北京市政一卡通被指暴露用户位置信息,使得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第三,标准等规范还不健全,核心技术欠缺。标准不统一,行业壁垒的存在,使得产业链无法形成合力,限制了大规模商用进程。 
  第四,物联网“看起来很美”,却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这与缺乏成熟的商业应用模式息息相关。目前一些物联网示范工程无法对接市场需求,无法将市场预期转化为市场规模,使得产业链自认无利可图,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回归应用驱动的产业理性 
  对于产业而言,发展壮大最终要依靠市场驱动,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开始理性回归,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的势头正在加强。尤其安防、交通、电力和医疗等几大领域,物联网应用层出不穷。未来,有望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大、增长最为显着的领域。 
  而在2011年年末,物联网领域再迎多重政策利好,产业发展路线图逐渐清晰。“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在交通、电力、卫生、物流、食品安全等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相关行业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有关规划。工信部日前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10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应用的聚合。随着大规模应用的推广,企业和大众参与,标准的制定,将真正推动产业破冰。(本文来源:通信信息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