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文化支撑航运强国

2012-1-3 16: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 前,中国已拥有运输船舶17.8万艘、18000多万载重吨,海运船队规模跃居世界第三;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22个港口进入亿吨大港行列;截至2010年底,造船三大指标全面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连续12届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但是在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看来,在航运软实力上,包括海运业政策环境与宏观管理竞争力、有关国际规则的影响力、有关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及其参与程度、海商海事法律服务、金融保险等海运服务功能等方面,中国距离传统航运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航运文化时代特征
  对于航运文化,何建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类在航运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它包括水上贸易、水上捕捞、水上军事等活动中所形成的运输工具、设施装备、技术发明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观念、道德精神、宗教民俗、规则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在建设航运强国的过程中,当基础建设等硬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精神层面的东西将显得更为重要,必须通过提升航运文化的软实力来推动航运强国战略。
  世界近代历史反复证明了航运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最早的航运帝国葡萄牙、西班牙都是通过发展海运,立足于海上战略和海上霸主地位来成就强国。正如英国人在17世纪的一个很有力的预言:谁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的贸易,谁控制了世界的贸易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
  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振兴航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一直到清末,其中有800年是中国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航运在世界上比较强盛的时期。因此,航运或者制海权,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包括国家的强盛,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航海的复兴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息息相关,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航运已经有了大国的地位。
  实践证明,航运文化是建设航运强国的关键因素。那么,厚重的航运文化体现在哪里?至少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体现国家海运总体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应该是综合影响力。从中国现有的航运实力看,应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有了一个航运大国的基本地位。但是从影响力,特别是航运的软实力方面来说,还是有差距的,中国在制定国际规则上的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等方面还非常不充分。
  何建中认为,要建设航运文化,首先要把握航运文化的时代特征。他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不谓风险,航运业者一定要有不谓风险的勇气和魄力;爱国爱家的品德,船舶就是漂浮的国土,船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具备发明创造的精神,航运业需要在不停的创新中发展;具备开放的意识,产业的控制要依托人与人之间开放的精神来支撑;具备友好的胸怀,要与人为善,如果航运业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当中必定不会发展。
  把握航运发展规律
  何建中认为,要加强航运文化建设,就要认清航运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
  低碳交通的发展无疑对传统航运业提出了挑战,实际上交通运输部去年已经提出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指导性纲要。目前,中国交通领域的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8%左右,交通运输业已经占石油制品总消耗的1/3,而且绝对量还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航运业整条产业链都有较大的影响。从生产制造的标准,到所有设施、设备的配备,都要实施低碳的指标,这给已有的生产线、生产能力和技术核心,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交通运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需要关注三大要素,一是航道,航道应该逐步向高等级的方向迈进;二是港口,港口的发展趋势是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三是船舶,标准化船型是趋势。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结构调整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
  在当前的航运发展中,确实需要科学发展观念,这并非一句空话。航运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应客观规律的发展,而不是单凭人为意志、自己想象。从企业的投资规模,到产业的定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说都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何建中认为,加强航运文化建设,还需要把握航运经济的规律和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进一步深化。航运发展的轨迹就像一个函数的正弦曲线,这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需求是紧密相关的。航运企业需要实事求是,包括在航运管理中建立一些制度,如运价报备制度,这将促使企业做实实在在的实业人、务实的经营人。
  信息技术和衍生品带动的虚拟经济为对现实的判断带来一些挑战,航运企业应该更加理性地去分析经济发展的规律,把精力放在市场拓展上,不应对运价有投机的心理。
  最大船型不断突破,运输模式发生改变。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导致运输模式发生了改变,而后导致组织模式也发生了变化,1.8万TEU和8000TEU型船舶肯定不是一个概念,对码头的实施、资源的组织、人员的培训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经济的不平衡能够产生更大的货币空间,增加了整个货币的不稳定性。这种趋势的形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航运运力的严重过剩。2011年,航运市场所需运力增长大概是6%,但实际上运力供给达到16%。
  发展航运文化需苦练内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文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何建中认为,中国要成为航运强国,上海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软实力需苦练内功。
  一是着眼于精神文化的提炼,使文化内化于心。航运企业要将正确的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融化在一起,使之变成员工的共识和共同行为。
  二是着眼于制度文化的完善,使文化固化于制。要把约定俗成的东西固定下来,文化才能长久,才具备坚持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着眼于物流文化的打造,使文化外化于形。形式为内容服务,一个好的形式也是重要内容的承载体。良好的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有时候也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是着眼于职工队伍的建设,使航运职工素质明显提高。人才是文化中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并不可怕,一个产业一个企业没有人才确实很可怕。
  五是着眼于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航海意识。要提升行业文化的软实力,实际上要通过一些载体和阵地去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2005年中国设立了“中国航海日”,就是宣传海洋,增强全社会海洋意识,使全社会都去爱护海洋、发展海运,在现实中将航海的理念和文化融入到整个经济发展当中去。
  何建中表示,在航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作为中国最早成立、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的航运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发挥研究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航运服务业的研究。什么叫航运服务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包括哪些内容,定位在哪些地方,确实需要研究,比如传统的港口供应之前也是航运服务业,但是到了今天已不完全是。除了要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船舶管理、船舶交易、海事理赔、信息咨询等领域,还要研究未来可能要制定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促进航运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上海航运交易所可以将航运业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然后发挥孵化器的作用,把想要推广的新的东西推介到航运界,比如一个创新的理念,一个前端的产品,可以在上海航运交易所这个孵化器中让更多的航运业者来参与,孵化培养一段时间,再推广出去。船舶交易、航运经纪等行业在一定范围内都需要先行先试,包括运价报备制度、航运运价衍生品发展等,上海航运交易所的孵化器作用非常重要。
  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上海航运交易所是桥梁、纽带,连接着港航货代四方。应该通过桥梁作用将这几方搭建在一起,而不是变成一个互相绞杀的平台。这个共赢的平台应该有好的规则、好的交易方式、好的服务去吸引竞争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