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港十年磨剑 谋求错位崛起

2012-12-5 10:35: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位于麻涌、洪梅、沙田等镇的珠江口东岸的滩涂地带,原本对东莞人来说遥远得就像西伯利亚。至上世纪末,东莞2465平方公里土地上已经被约15000家制造工厂几乎铺满的时候,上述地块顿时成了宝地,并承载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 
  就在这片土地上,2002年5月,东莞决定设立虎门港开发区,规划面积约为79平方公里,定位为港口物流基地和临港工业区。
  事实上,珠三角已经拥有密集的港口群。除了香港、深圳、广州这样的综合大港,也有惠州、中山、珠海等中小港口。
  东莞显然不想只满足于传统制造业,因为这座加工贸易名城曾一度占据仅次于沪深的第三大出口城市的宝座,出口货物规模超过1000万标箱。
  弹指一挥间,十年后的虎门港发展依旧在路上。定位为港口物流基地和临港工业区的虎门港,何时出成效,却尚待观察。
  打造国际自由港
  作为东莞首个集装箱深水码头,虎门港沙田港区一期码头于2008年11月18日投产。但在港口林立的珠江湾,虎门港属于新来者。自打码头投产之日开始,关于虎门港如何在众多港口中突围的话题一直没有停息过。
  在虎门港负责人看来,虎门港的出现与珠江口其他港口的发展并不冲突,在长三角、环渤海一带,近年来同样有众多港口崛起,虎门港未来的关键在于深耕本土,错位发展。
  虎门港管委会总工程师、虎门港集团常务副总、虎门港码头公司董事长蒙立军介绍说,基于当年东莞的外贸形势一路非常好,在研究后将该码头定位为外贸港口,并联手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开发一期码头,PSA占股80%控股经营。
  而东莞外经贸口径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后,东莞每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500万-600万标箱。
  “我们当时考虑,只要做到东莞1/10的进出口份额,就可以满足码头发展前期的培育需求。”蒙立军说。
  但事与愿违,正当虎门港蓄力待发之时,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欧美地区需求急剧下滑。虎门港作为新兴港口,还需考虑航线的培养周期,愿意投入者更是难找。
  在此背景下,虎门港相关负责人说,虎门港的集装箱码头业务力拓内贸航线,同时打造近洋航线,以求实现错位崛起。
  与此同时,虎门港正积极申报保税港区。
  “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东莞市虎门港保税港区建设成为东莞市对外开放的制高点,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国际自由港。”上诉负责人表示。
  蒙立军向本报介绍,打造现代物流发展平台是虎门港的三大平台目标之一,以集装箱为核心提升港口物流综合实力,争取今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十二五”期末将突破300万标箱。
  另外,发挥保税物流中心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保税仓储、流通加工、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和国际采购等现代物流业务,从而推动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降低成本和转型升级。今年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业务总额预计突破60亿美元,目标80亿美元。
  工业重型化愿景
  在虎门港的战略发展定位上,东莞对港口设置了多个战略目标,南沙港和虎门港都既要做物流港,又要做工业港,而不像深圳港那样几乎专注于物流服务。
  而立沙岛石化工业区就寄托了东莞产业升级的另一个愿景:工业重型化。
  “东莞是全球著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对石化产品需求量巨大。据初步统计,东莞直接消耗液体化学品的企业多达5000家,近年来化工产品每年的需求近1000万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叶嘉国向本报分析,立沙岛要发展石化产业拥有强大的本地需求和区域市场。
  另一方面,立沙岛邻近广州、惠州等大型石化基地,也给发展石化仓储和精细化工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今年7月虎门港上海招商推介会上,立沙岛的精细化工园就成为招商主力。
  而在“东莞虎门港2012深圳推介会”上,虎门港又签下投资额30亿元的华南石化交易中心项目,预计今年就可实现交易额60亿元。
  “目前,立沙岛已初步形成了三条主要的化工产业链,而物流供应产业链、园区配套产业链也已基本形成。”前述虎门港相关负责人表示,立沙岛的战略目标是发展成为服务东莞、面向华南的石油化工原料的储运中心和精细化工深加工发展基地。
  但在工业重型化征途中,东莞不可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就在今年上半年,落户东莞近20年的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因污染问题曾多次被列入环保“黑名单”,目前也敲定了搬迁时间表。
  “中成化工的搬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莞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东莞市一位政府智囊人士向本报表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