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冷链产业未来发展“解冻”

2012-12-22 10:3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刘阳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冷鲜食品比一般食品对于物流的要求更高、更专业,这给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2月10~11日,第六届中国冷链产业大会暨2012中国冷链企业领袖年会在花桥国际商务城举行。在为期两天的年会里,来自国内外的500多位冷链企业代表围绕“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前提下,中国冷链企业该如何破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我国冷链产业未来发展“解冻”。
    加快产业布局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已逐步改善粗放、小规模的发展模式,朝着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节约型、环保型、智能型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冷链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布局,冷链市场随之升温,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国内著名的冷链物流企业,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在布局上,众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融入全球,目前已在河南、华北、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布局建设了8个产地物流基地,同时规划再建15个销地物流基地。未来,公司将把产地冷链物流基地和销地冷链物流基地相结合,使物流服务和市场网络覆盖全国24个省区,形成覆盖中国主要冷链产品产地、销地的冷链物流网路。”
    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志林介绍,具体来讲,众品的冷链物流网络主要由产地、销地以及工厂冷链物流基地三部分组成。产地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在主要的食品产地,面向三农,从田间地头开始实现冷链保证;销地冷链物流基地主要在上海、北京、天津这样的消费区域,面向民生;工厂冷链物流基地主要是满足食品加工的能力。通过这三种冷库和冷链运输,建立起全程无缝温控供应链体系。
    扩容“低温载体”
    目前,需要冷链保障的食品,主要是奶制品和饮料行业的低温产品、速冻食品、冰激凌以及一些蔬菜、水果、肉、水产品等。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几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然而,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进入冷链系统,而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我国物流费用占国内生鲜产品的总成本高达70%。“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国现有冷库容量900万吨左右,与美国2200万吨相比差距甚大。各类冷库的结构比例不平衡,大型生产性冷库比较多,小型零售冷库比较少,肉类冷库比蔬果冷库多。”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王国利表示,在冷链设备方面,国内大部分冷藏车都是改装自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车辆的制冷技术也缺乏规范性的冷链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冷冻食品流通提供品质保障。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冷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我国冷链产业发展,推进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冷链行业已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快推进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共建设冷库2万个,冷库容量大概1700万吨。此外,冷库建设的发展模式也逐渐从最早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专业型、节约型、环保型模式。“像蔬菜、水果、包装熟食、冰激凌,以及药品、疫苗、血浆等各种不同产品都需要有不同的冷藏方案,也需要有不同的冷库设施给予配合。”上海添道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彦民认为,市场的多元化需要,将为冷链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待于行业企业去挖掘潜力,做大做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