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甬台温复线使用6项安全创新

2012-12-21 11:08:00 来源:都市快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昨天,甬台温高速路复线宁波至象山段交工验收,预计本月28日开通。 
  这段路,将是宁波市辐射、带动南部地区,凸显象山港沿湾区位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宁波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通道。 
  即将通车的该路段,全长47公里,耗资70亿元。 
  甬台温高速路复线宁波至象山段,始于宁波鄞州区云龙镇,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云龙互通连接,向南经鄞州区栎斜、管江、里蔡,以桥梁方式跨越象山港,经象山县黄避岙、白墩港,止于戴港,暂接省道38线。 
  跨越象山港的桥梁,即象山港大桥,全长近7公里,是浙江第3座跨海大桥。其设计基本风速达46.5米/秒,相当于14级台风的风力,这是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中最大的设计风速。同时,它还是浙江省主跨最大的斜拉桥,这里还是国内桥梁最大通航等级之一。 
  除象山港大桥外,甬台温高速路复线宁波至象山段,还有26座桥梁,10个隧道——桥隧比例达64.6%。 
  这段高速路,以双向四车道设计,小型车辆最高限速时速100公里。 
  开通后,从杭州出发去象山吃海鲜,可缩短个把小时。而对于宁波象山两地跑的人来说,今后走这条路只要四五十分钟——以前,宁波去象山要上绕城高速公路,转道甬台温高速路,从宁海口子下后再走国省道需要两个小时。 
  不过,对司机来说,整条甬台温高速路复线(又称浙江沿海高速公路,全线长约378公里,工程起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一路向南在苍南马站进入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可有效缓解日益拥堵的甬台温高速路。 
  宁波高速交警预计,新开通的这段路,每天将从甬台温高速路分流7000辆次的车辆。目前,甬台温高速路宁波段日常双向车流量达3.1万辆次,已超过原有的设计流量。 
  昨天,验收组专家、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高级工程师夏方庆表示,该工程中的交通安全设施还创下浙江6个第一。 
  这些新举措,或将作为一个标准,运用到未来浙江建造的高速公路上。 
  1 
  连续隧道间加盖蓝色棚子 
  位置:炮台山隧道和里蔡隧道之间 
  数字:长74米造价约127万元 
  夏方庆说,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一直以来事故高发。 
  原因在于,车辆进出隧道洞口时,因光线剧烈变化产生黑白洞效应,人视力范围采集的信息便会减少——明暗交替,人瞳孔的适应过程,至少需要3秒钟时间。此外,隧道内外路面的摩擦系数不一样,如果车速没有控制好,容易引发追尾碰撞事故。 
  相对来说,连续隧道,这种明暗变化更为频繁。这次加盖蓝色棚子,即可缓解光差,瞳孔变化的程度。 
  2 
  隧道内紧急停车带加宽加长 
  位置:安基山、角洞岙、四角岙隧道 
  数字:3个隧道共有8处 造价约90万元 
  浙江省内现有隧道的紧急停车带也是有的,但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大型车辆无法正常驶入,这是个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夏方庆说,隧道技术标准是在2004年发布的,里头规定隧道内紧急停车带长40米,宽3.5米。曾有高速交警表示,这样的隧道紧急停车带,大型车要想停进去,除了倒车进来,便是用吊车吊进去——显然两者都无法做到。 
  目前这3个隧道中的每条紧急停车带,长50米,宽5米,这是浙江目前长隧道内设置的最大紧急停车带。 
  3 
  隧道内开辟辅助车道 
  位置:里蔡隧道、四角岙隧道 
  数字:造价约510万元 
  之所以在这两个隧道开辟辅助车道,是因为出隧道后不到1公里,便是一个互通——因为距离短,快车道上的车辆等出了隧道再临时变更车道,便会与慢车道上的车有了交错点,事故多发。 
  4 
  活动式防撞中央隔离护栏 
  位置:每隔2公里,便有一处 
  数字:每米造价3000元 总造价约170万元 
  在中央隔离带,设置活动式隔离护栏,是为了一旦前方有封闭式施工或有事故需要封闭车道时,车辆可借道行驶。 
  夏方庆说,以前的隔离护栏是不具有防撞功能的,而这次采用的护栏,其抗撞功能是跟中分带固定护栏一样的,可承受的防撞力为160千焦。 
  160千焦是个什么概念?夏方庆说,一辆1.5吨的车(即小车),以时速100公里,用20度的角度撞击时,不会冲破护栏;而一辆10吨的车(即货车),则时速60公里撞击不会冲破护栏。 
  在他看来,这一新型活动护栏的使用,可大大减少发生冲破护栏的事故。 
  5 
  新型防撞垫 
  位置:所有互通出口分流端头、收费岛头 
  数字:共有23处 总造价约120万元 
  目前,高速公路互通出口分流端头、收费岛头,最常规的设置是水马(里面为水和砂石)、以及水泥挡墙。 
  这种方式有何安全隐患?夏方庆举了这么个例子: 
  2004年5月12日,一辆私家车沿乍嘉苏高速路往苏州方向行驶,开到嘉兴、桐乡两个出口的岔口上时,司机没打转向灯就突然由超车道进入了行车道。后面一辆大客车急忙打方向,闪避不及,车子撞向岔口水泥挡墙后冲出护栏,大客车上23人死亡,10人受伤。 
  夏方庆说,这一新型防撞垫,最早是2009年底,在申嘉湖杭的绕城公路崇贤出口处试点的。 
  其中,2010年,那里发生了一起与2004年5月12日车祸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故。但这一次,大客车有惊无险,最终没有造成任何伤亡。 
  为什么?新型防撞垫看上去就像是根弹簧,撞击时,车辆的能量是被逐渐吸收的。碰撞实验显示,在安全带等安全措施等有的情况下,时速80公里的车辆撞击,车上人员一般不会有大问题,而老的防撞措施,即便是时速50公里,便非死即伤。 
  6 
  区间测速 
  位置:象山港大桥 
  和今年8月,湖州高速交警在申苏浙皖高速路推行的区间测速不一样的是,这次象山大桥上采取的是全智能化设备。 
  湖州做法是最原始的,全靠人工计算。这次,象山港大桥的两端各布设有监控点,它是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以此来对比,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最终判定车辆是否超速。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部分追尾事发——以往的单点测速仪,在司机熟知测速点的情况下,通常会通过刹车降低车速逃避处罚,突然刹车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