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村公路建管养同频服务全面小康
2012-12-13 9:40:00 来源:交通运输部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1月29日—30日,全国农村公路处长座谈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全国30余家交通运输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就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究探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提高工程质量,推动农村公路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农村公路处处长王松波表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在上规模、稳进度的同时,确保道路工程质量有上升、不下滑,满足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建设是创建财富,管理养护则是保护和巩固财富,财富的创造和保护同等重要。而且,养护管理所需要的力量和成本远小于建设,是最好的延续财富的方式。有条件的省份要推动农村公路立法进程,将包括管养主体责任、养护资金投入标准、考核措施等指数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建设任务重的地区也要统筹好建设与管养的关系,坚持建养并重,不能再走前修后坏的老路。
在此次座谈会上,各省区市就如何做好当前农村公路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体现了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行业对农民兄弟的深情厚谊和心系农村、关心农民的拳拳之心。
一份份发言,彰显出各地在农村公路工作上的努力与成果;一条条建议,表达出交通运输部门关注民生、认真履职的拳拳之心。作为此次全国农村公路处长座谈会的参会媒体,记者聆听到了诸多农村公路建管养的好经验、好做法,参观考察了河北省巨鹿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场。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这都是交通部门心系农民兄弟、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的结果。
河北:村路建管养有门道
“十一五”期,河北省新改建农村公路5万公里,全省99%的建制村通上沥青(水泥)路。截至2011年年底,河北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5公里,占全省公路里程的86%,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农村公路为支脉,覆盖全省的层次分明、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按照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养护年活动的要求,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了政府的主体责任;同时,进一步健全各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建设推行“七公开”
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是河北省继高速公路建设“十公开”制度之后,在农村公路建设领域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2003年到2008年,河北省大规模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村民监督员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是“七公开”的雏形。2008年到2011年,河北省在全面总结高速公路建设“十公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将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标过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七项内容向社会公开,并在张家口市怀来县进行试点。在邢台市和石家庄市召开全省的现场会和专题工作会,就全面推行“七公开”进行了详细部署,“七公开”工作迅速在全省推开。
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通过办公场地公开栏将本辖区农村公路计划向社会公开。二是由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县道、乡道、村道及危桥改造补助政策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方式向社会公开。三是由建设单位通过网站、办公场地公开栏,将项目工程概况、资金来源、准入条件、中标结果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并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监督。四是由建设单位将项目概况、资金来源、主要原材料规格和采购情况以及建设单位的有关信息,通过施工现场公示牌向全社会公开。五是由县级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通过施工现场公示牌,将质量监督机构名称、现场负责人、阶段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六是由建设单位在办公场地公开栏,公开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计量支付情况和拨付情况。七是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项目名称、工程决算等情况向社会公开。
自推行“七公开”制度以来,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多层次、多层面的成果:一是落实了中央政策,为百姓搭建了监督平台,预防了腐败发生。邢台市通过大力实施“七公开”,实现了工程建设零投诉、零上访、零违纪。二是解决了实际问题,规范了建设程序,提高了建设质量。“七公开”实施以来,大部分县的计划项目实现一年一清,没有一家企业因招标不公平而向主管部门举报投诉,全省农村公路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是主动把群众纳入到工程建设管理中,密切了地方政府、交通运输部门与从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带来交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田路分家破解路权难题
邯郸市邱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辖4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218个建制村。近几年来,在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邱县投资6169.36万元,铺设村路439.49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田路分家”是该县探索出的集农村道路整修、绿化、确权、管护于一体的成功管理模式,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缓解了县财政压力。
所谓“田路分家”,就是进一步明确农村道路权属,解决田路争地问题。邱县对全县218个村临路农户耕地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依据各村耕地承包原始台账和交通运输局道路占地权属资料,对道路两侧群众耕地面积精确测量,超出原始台账记载的,一律无条件退出。同时给予退耕农户边沟绿化和道路管护优先承包权,边沟绿化树木收益归承包户,用于道路管护和弥补退耕农户损失。
对于道路占用农户耕地问题,该县根据群众意愿,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按照上年度耕地产出纯收益进行核算,由县乡财政出资,租用农户耕地。对于道路整修占用单体农户耕地较多的,由村委会调整出相应面积的村集体机动耕地,与农户等量置换。
为破解资金瓶颈制约,该县采取整合专项资金、树木确权发包、社会冠名认管等方式多方融资。
该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近千万元,作为道路整修的启动资金,整合交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农业开发六部门资金,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明确路面、路肩、边沟等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并本着“路随林走”的原则,对道路两侧新植树木按照“谁承包谁栽植,谁栽植谁所有”的办法进行确权,将树木承包给个人,颁发林权证,三年一轮伐,收益归承包人所有。林权所有人负责相应路段路面、路肩和边沟的日常管护,既节省了管护费用,又促进了农户增收。为激励社会力量管护农村道路,该县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对企业经常使用的道路,冠以企业名称,道路日常维修管护交由企业负责,实现了“企业要名、群众要路”的双赢。
养护组织规范化作业合同化
辛集市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全市农村公路856公里。2006年以来,该市投资1.92亿元,改建县道36公里、乡村公路442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等级路。按照建养并重、全面列养的理念,该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养护新路子,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靠市场化运作,破解了农村公路管养难题。
辛集市坚持把落实责任主体作为推行市场化养护的前提,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公路发展的意见》、《辛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辛集市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和路政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乡镇政府是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的责任主体,日常养护资金由乡镇街村共同筹集,并列入乡镇财政预算。
按照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辛集市提出了养护作业市场化以养护组织规范化和养护作业合同化的“两化”方式进行推进。养护组织规范化是:乡镇政府必须有关于成立乡村道路管理所的正式文件;有挂牌的固定办公场所;日常养护经费有财政预算;有正式的管理人员;制度、牌、表齐全,内业资料完善等。养护作业合同化是:乡村公路养护作业承揽给有营业执照的养护作业队;由乡管所与承揽人签订整体承揽合同,承揽人与养路工签订分包路段承揽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养护里程、承揽期限、养护标准、报酬支付、违约责任及安全责任等内容;按合同约定开展养护作业和检查考核;为养路工配备养护服和工具,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为保证市场化养护模式不仅推得开,而且走得顺,辛集市坚持把加强行业管理作为推行市场化养护的保障,在引导、指导、服务上下功夫,通过“以建促养政策化,业务指导经常化,挂账催办制度化,路政管理社会化”的途径,各乡镇掌握了市场化养护、合同化管理这把钥匙,有效解决了养护质量不平衡、合同落实不到位等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示范工程引领好路来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农村公路快速发展,2007年年底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所有建制村“村村通”目标;到2011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3万公里。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管理和养护工作亟待加强。自2008年开始,河南省参照干线公路“好路杯”竞赛的做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好路杯”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各市县管养好村路的积极性,促进了路容路貌的改善。同时,该省坚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大检查,即每年检查两次当年下达的农村公路任务,并根据结果进行质量排名,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稳步提高。
2012年到2015年,河南省将在全省开展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该活动以“省市指导,以县为主”为原则,在全省选取几十个县、几百个乡(镇)、几千个建制村开展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提高标准、落实养护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引领,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整体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标。
“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具体目标为:县乡道等级公路比例达到100%。示范县县城与相邻县城之间实现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含现有国省干线路网)连接,县城与示范乡(镇)间实现三级为主的公路连接。完成区域内县乡道上大中危桥的改造。保持区域内所有通建制村公路路况良好,基本无病害。示范乡(镇)与周边乡(镇)之间实现以三级公路为主的互通互联,基本实现区域内通村公路网络化、等级化,基本消灭“断头路”。示范村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与县乡公路或国省干线公路连接,新建村道等级化。所辖自然村具备条件的通沥青(水泥)路。另外,创建活动还要求示范单位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质量、设计、交通安全设施等有关规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必须做到管养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制度制定执行到位、资金筹措管理到位、监督检查考核到位,达到“路面良好、路肩整齐、边沟通畅、标志齐全、安保完善、绿化美观”和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治超力度的效果。
该活动已得到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的积极响应。目前,全省所确定的33个示范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十百千”示范工程的规划工作,一些示范单位在省计划未下达的情况下,积极提前实施规划项目。
陕西宝鸡:因路而建 因路而兴
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是一座因路而建、因路而兴的城市。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连霍高速公路,310、316国道穿境而过,有较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十一五”以来,宝鸡市大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31万公里。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村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
从2007年开始,宝鸡市交通运输部门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为契机,确立了“公路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层层夯实主体责任,积极破解资金瓶颈,科学制定规章制度,主动强化行业管理,开创了通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新局面,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的目标。
一是制定出台了《宝鸡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区政府出台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将管养责任、机构人员、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夯实政府责任;通过抓规划、引领发展,抓活动、推动发展和抓监督、深化发展,强化行业管理,构建责任落实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宝鸡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宝鸡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宝鸡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宝鸡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宝鸡市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标准》5项制度,从管理权责、工程实施、质量控制、资金监管等方面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了规范。针对农村公路内业资料薄弱的实际,借鉴国省干线公路的做法,编制了《宝鸡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内业资料范本》,对市公路处、县公路站、乡公路所等各层面的养护资料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是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建立稳定的养护队伍,县站与养路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逐步提高养路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加强对养路工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按照养护生产生活的需要,加强养护道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配置养护机械设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稳固的农村公路养护阵地。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多方形成合力,探索切实可行的通村公路常态化养护管理办法,实现通村公路养护常态化;紧贴市县政府的中心规划,借力发力,提升通村公路路容路貌。
五是培育行业文化、高举精神旗帜,打造敬业奉献的农村公路职工精神家园。
通过近5年的努力,宝鸡市农村公路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农村公路修好了、养好了,农村人出了家门、上了车门、进了城门。
吉林扶余:依法确权保障村路用地
扶余县是地处长春、哈尔滨两大城市间的产粮大县,由于没有工业作为财政的支撑,交通发展曾一度滞后。2010年以前,全县没有一条县级公路是畅通完好的,乡级公路更是破损严重。如何改变交通发展落后的状况,成为该县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责任。
近几年,随着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扶余县农村公路发展迅速,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不但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而且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可是,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过程中,扶余县遇到了困难:部分农民为了获得更大的种植收益,不惜采用“拱地头、扩地边”的方法占用公路用地,公路两侧的植树台被损毁,边沟被填埋,致使每年农村公路的建养工程不仅要为此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用,还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思路决定出路。2012年,扶余县交通运输局将县级公路用地确权登记工作作为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做好专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县交通运输局协调国土、林业和各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依法实施农村公路用地确权,划定公路用地范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县先对8条350公里县级公路进行确权登记。具体工作步骤如下:县交通运输局向国土资源局提出登记申请;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的权属单位进行现场踏查,根据公路设计文件建立永久性界桩,双方指界人对界址点及走向确认无误签订权属界限协议书;国土资源局组织测绘单位对双方确定的界址点进行实地测量,并形成测绘报告、宗地图、坐标表;最后,国土资源局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登记发证。
对农村公路用地确权办证,保护了公路建设用地,避免了由于产权不明引发的路权、林权和农权之间种种纠纷,保障公路建设养护健康发展;盘活了交通资源,为公路发展筹措资金,确权后绿化的树木成材可变卖作为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的建设资金,促进农村公路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统一规划,提升农村公路绿化、美化水平,达到“一路两沟四行树”的目标,使路容路貌得到彻底改观。
浙江金华:自发光照明夜行如白昼
金华市2011年在32条道路计251公里路段及10座无照明的隧道推广试点“农村公路自发光节能照明标识设置工程”,该项目投入少且能有效提升公路夜间通行安全水平,并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
公路自发光节能照明标识,通过“吸光—储光—自发光”的原理工作,只需通过5—15分钟吸收储存自然光、机动车辆及各类照明灯光光能,便可以作为夜间和无光线环境下的发光源,可维持12小时自发黄、蓝绿色光。该自发光照明标识可以为夜间行人及无自身照明的交通工具在公路(隧道)通行提供安全指示;为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在夜间提供警示。
据了解,该产品使用的碱土铝酸盐夜光材料无任何污染,且余辉亮度比国内现有同类材料高60%,预估使用寿命8年。在使用寿命期内无需检修保养,不会出现不发光故障,只要对表面附着的尘埃进行冲洗即可,在雨淋、水浸泡后不影响效果。由于该产品无需投入能源,以金华市试点路段为例,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354吨,项目使用8年可节约标准煤26832吨。
据悉,该工程已列入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和交通运输部2012年科技推广应用项目,今后可以在公路、城市道路、健身绿道、登山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推广应用。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