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商冷对“冬储”

2012-12-11 10:01:00 来源:海鑫信息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两年大家都不急着‘冬储’了。”唐山路南区钢材市场的贸易商刘建军(化名)对记者表示,目前为止,今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冬储”备货现象。  而对于今后几个月的钢价走势和市场需求,贸易商普遍持悲观态度,这种心态进而影响到了年末的“冬储”行情。
  “冬储”意愿逐年下降
  按照惯例,每年10月份之后,北方地区户外工程作业基本停止,用钢量大幅减少,贸易商都会集中进行备货,为来年的施工旺季做准备。
  但是,从去年冬天开始,贸易商备货的积极性就开始明显下降。“今年的备货可能也会放缓,备货量也不会太多。”刘建军向记者分析道。
  谈及其中的原因,刘建军表示,推迟和减少备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目前钢材价格的“恐高”和对后期市场需求的不看好。
  “对于明年年初的行情,还要等到年底的时候,看看钢材价格的实际走势,以及钢厂定价和下游消费需求情况等,进而预判明年的价格走势,才能决定今年的‘冬储’量,所以目前还没有决定今年的‘冬储’计划。”
  事实上,持这种心态的贸易商不在少数。唐山市路南区钢材市场经营管材的贸易商张磊也向记者表示:“我们去年的‘冬储’量就比之前减少了50%,今年估计会更少。”
  他告诉记者,往年他们公司的“冬储”量在4万~5万吨,一般从10月中旬后、11月初开始。但由于目前形势不太好,怕明年年初钢价仍难以反转,所以不敢大量囤货。
  “这一年来,企业一直都是低库存运作,钢厂的产量减不下来,行情很难好起来,‘冬储’也没多大意义了。”他说。
  “冬储”遇冷的非市场因素
  据了解,根据经营钢材品种的不同,其“冬储”时间安排也有所延期。
  “通常建材类‘冬储’较早,往往10月末、11月初就已经开始了,而管材用料施工通常在来年5月份,因而这一品种往往到3月份才开始‘冬储’。”张磊向记者表示,所以一部分像他们这样的公司,目前还有充分的时间来观望考虑。
  除了市场的不景气之外,近两年贸易商“冬储”积极性的下降,还和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唐钢不锈钢公司的王琼宇分析称:“这两年,市场越来越透明,贸易商赌行情的经营方式已经失灵了,‘冬储’的意义正在淡化。”
  他的说法得到了贸易商刘建军的认同:“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库存量只有正常的1/3,根据订单情况,小批量进货,即便是冬天也是如此,不会再特意‘冬储’。”
  据了解,往年由于“冬储”期间出货价格较低,考虑到开春后的需求,贸易商普遍乐于帮助钢厂完成“冬储”。但近两年,随着钢厂对终端不断渗透,贸易商的“蓄水池”功能逐步弱化,“贸易商从‘冬储’中捞不到好处,自然不愿意再‘冬储’了。”“贸易商不愿意冬储,但钢厂需要消化库存获得资金。在此情况下,钢厂降价或者跨地区出货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越是没人‘冬储’,钢厂降价的概率就越大,这样的预期,使更多的人不敢‘冬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王琼宇表示。“况且,即便来年涨价了,除去资金成本和仓储费用,基本就没什么利润了。”刘建军对记者表示,现在选择“冬储”的贸易商仅仅是出于维系与钢厂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