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受阻,误航船民伤不起

2012-11-6 9:50:00 来源:中国水运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4.0米(吴淞)——10月10日,三堡船闸自1989年通航以来的历史第二低水位出现,作为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的枢纽,船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4.7米(吴淞)。

  今年洪水过后,在小潮汛期间待闸船舶最高峰时有近800余艘各类船只在锚地、内河候闸。

  “哎呀,我的船什么时候能走啊,你看,我都是5号第一艘报港的船。”

  10月13日,笔者在之江海事所见到安徽枞阳人老汪时,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候闸屏幕。他装了约900吨的煤去上海。他5号第一个来锚地报了港,但等排队轮到时遇上了低水位,他的船吃水2.75米,算大船了,只能等待。

  他给笔者算了笔账,自己一家四口人都在床上。如果通航顺利,他一个月能来回上海两趟,每趟扣去必要成本开支有万把块钱的利润,这个月顶多能来回一趟。

  目前,进出三堡船闸船只运载物最多的是煤炭、石子和黄沙,2011年的运量分别达到了916.7万吨、839.5万吨和386.1万吨。由于暂不设定具体送货日期,船老大们损失主要还是航次减少。

  24岁的王波和母亲、弟弟都是苏北人,常年从上海运黄沙到富阳、建德一带,由于装载量不大,每个月能来回2-3趟。受这次低水位的影响,他在内河等了好几天,估算损失了将近4000块。

  遭遇低水位,是之江海事所所长张慧和同事们最忙的时候,几百艘的船舶需要调度,在他的印象里,今年船只随到随放的日子也就两天,其它需要等1-2天的指令。此外,船老大等待了8-10天容易产生焦急,时有擅自开航的,稳定他们的情绪也是很繁重的一项工作。

  据了解,每年在之江锚地因低水位等待过闸的船舶过万艘次,因为船舶常在夜间发生漂移,张慧说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率是平时的1倍多。

  在钱塘江上开了四年多船的老汪还说,2009年时航道还很通畅,也就是这两年,也不知是否船多的原因,水位不够要等待的事就成常态了。

  2003至2009年是钱塘江枯水期,从2010年开始进入丰水期,连续的丰水年会导致下游的河床降低。

  一般来说,钱塘江年径流量大于300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大于每秒952立方米则为丰水年。期间,上游富阳等处降水多、洪水大,富春江水电站的泄洪量可观,对下游江道冲刷的“劲头足了”。

  另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如今船舶的载重量已“今非昔比”,和23年前小船比较多的状况相比,如今100吨以下的船舶几乎“销声匿迹”。三堡船闸管理处副处长厉永滨给笔者看了一份统计数据:从2009年-2012年6月,过闸船舶总数稳定在4万艘左右,但单船平均吨位已经从2009年的389吨上升到今年的480吨,吃水深度最大的要2.95米。

  笔者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位杭州市民写给政府主要领导的一份建议书,他希望在钱塘江杭州市区三堡船闸略下方的四堡污水处理厂旁边建低坝。坝顶海拔高程与京杭大运河河堤高程相同,从而可以提高钱塘江杭州段水位,能大幅度保持水量,改善水质,通俗来说就是“把钱塘江管起来”,这样对通航条件就有极大的改善了。不过笔者也请教了相关方面的专家,这个方案不具有操作性。

【编辑推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